面对真情遭遇尴尬,婚姻遭遇危机,道德底线遭受挑战,是慨叹,还是抱怨?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爱?有心人会深深思索而扪心自问,这种悲哀与遗憾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在迷茫与困惑中仿佛见到一丝光亮,“责任”两个字在心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起来。是的,正是对责任的放弃和逃避才使得我们的精神家园日渐荒芜颓废。
责任,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心态和多么高贵的品质。一些古文诗句,可以对责任做出形象的注解。责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思想;责任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绵绵无尽的爱意;责任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朴实无华的感恩;责任是“落红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怨无悔的奉献情怀……责任就是我们心头那挥之不去的对人对己对大千世界的承诺与牵挂。
然而,责任的产生也并非是无源之水。没有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没有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呵护与守候,没有对弱者的同情与扶助,没有对生活和未来的强烈期待,没有对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使命意识,令其主动热情地履行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一切的责任都源于一个情意浓浓又震撼人心,既神圣又普通的爱字,深广的爱才会孕育高度的责任。
责任之于生命。作为生命的个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儿时的纯真,少时的纯情,青年的豪迈,中年的豁达,暮年的平和,都已经化为万丈红尘中的背影。一个人真的是赤条条的来又赤条条的去吗?真的会无牵无挂吗?当然不能。我们拥有了生命,同时也就拥有了对生命的责任和维护生命的权利。因为从降生的那一刻,我们便肩负了命运赋予我们的责任:父母的期望,亲人的企盼,社会的延续,文明的传递……生命因为责任而精彩。死亡是生命的结束,也是对责任的解脱,但当死去的时候,如果没有负完人生俱有的责任仍然是一种遗憾,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生命,努力完成生命带给我们的责任。当负完了生命所带来责任时,我们才可以微笑着安心离去。
责任之于亲情。父母用爱和责任把孩子养大成人,他们的每一句叮咛的话语都凝聚着无比的慈爱,每一道苍老的皱纹都浸透着何等的悲辛。当父亲用粗糙有力的手臂把我们高高举起,当母亲用温暖柔软的胸怀把我们拥抱,当父母用微薄的收入为我们交上学费,当父母用虚弱的身体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亲子之爱,更懂得到了爱到深处是责任的真谛。
责任之于爱情。责任并不一定创造爱情,却可以维护爱情。爱情给责任以源源不绝的活水。有爱的责任反过来给爱提供更加牢固的保障。对于爱情,当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当深情款款捧着那张脸,告诉她我爱你的时候,有一点是不能忘的,那就是爱的责任和义务。当说出“我爱你”那三个字的时候,也承诺了爱的责任和义务,不要逃避。如果不能履行这种爱的责任和义务,就不要走进这份爱情,不要轻易的说出我爱你,否则只会伤害到彼此。我们羡慕,也追求那种相伴一生的爱——无论疾病与贫穷,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爱情,让我们感动得为之流泪,这其中蕴涵着对彼此、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已经融进共同的生活,融入彼此的生命。
责任之于友情。友情是没有血缘却可以胜似血缘之间的爱,这种爱,需要一颗诚挚的心和一种坦荡宽容的胸怀,更需要用彼此的责任和义务使友情之树常青,即便穿越时空,彼此见面依然相视的会心一笑,一如往日般的温馨。否则将是酒肉朋友穿肠而过,浅薄着,灰飞烟灭。让彼此的眼神不再寂寞,让彼此的笑容不再孤独,让彼此的思念不再空白,让受伤的心灵不再滴血,这是我们对朋友的承诺和责任。而一旦放弃了这份责任,我们便放弃了这段友情。
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梁启超曾说:“人生什么事最苦……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负未了的责任。”是啊,责任完了,乃是人生第一乐事。时时尽责任,就时时快乐;处处尽责任,就处处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
如果不能承担责任和义务,就不要心安理得的地享受太多的被爱,更不要让轻言的爱亵渎了这种神圣。铭记,情到浓时是无悔的付出,爱到深处是无言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