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比的基本性质”以及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借助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除法,比之间的联系,学生对于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比较到位。但在化简比的学习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后续练习时正确率也不高。课后,我一直在反思,想找到缘由,有针对性地在明天的练习课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原因一:对“化简比”是化简成“什么样的比”的理解不到位
在学生交流“2比0.8”的化简过程时,有同学提出可以将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2,就得到“1比0.4”。
其他学生对此持怀疑态度,汇报组对此进行质疑,认为0.4是分数,所以这个过程不对,需要继续化简,可以再乘5,得到5比2。因为汇报组解答的同学声音较小,其他同学又对第三题有质疑,所以这里的学习理解不到位,有部分学生在练习0.32比0.8化简时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解决方案:
对最简分数和最简比进行再认识,可以借助最简分数的复习,推及最简比的认识,巩固化简比最终应是前项后项为互质数的整数比的认知。
原因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知识的遗忘和欠缺。
不管是整数比还是分数比,小数比的化简,都涉及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学生如果在五年级此类知识学习中有欠缺,或是对此部分知识出现遗忘,在化简比的练习中,就会出现:不能一步找出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需要分为好几步计算的现象,计算次数越多,出错几率就越多。同时,也不能更好地理解化简比的依据是“比的基本性质”的意义。
解决途径:
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多问,多说,问一问:这里前项和后项为什么除以或乘这个数?说一说:这个数是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因数或者是前项和后项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吗?对此类知识适当复习,练习,找找一些不常见数的最大公因数,比如34和51等等。在预习时对相关知识可以进行适当的复习,唤醒记忆,在课堂学习中会提效不少。
原因三:计算基本能力不过关。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数学素养至少包含数学交流,数学建模,智能计算,数学情感四个方面。而智能计算的基础则是四则运算。学生在化简比的过程种,涉及到分数,小数,整数各种形态数的运算,分数乘除法计算还是最近刚刚学习,基础还不牢靠,再结合化简比中多项相关知识的应用,学生出现手忙脚乱,甚至思维混乱无序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解决方案:
计算能力的欠缺需要从夯实最基本的整数运算,进而小数运算再到分数运算逐步完成。教师不可操之过急,需要步步为营,逐项过关,才能让学生在单项过关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以达到灵活转化的程度,在这里引导学生多分析,多练习才是上上之选。
另外,鉴于课堂学习时间,本节课的内容可以拆分成两节课进行教学,将分数比的化简留到第二节课学习,学生对它们化简的方法和原理分析能够更加到位一些,也是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教育是“慢”的艺术,要如养花一般,一边养,一边欣赏。余秋雨说,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既然生命如此多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是如此神奇,为何不驻足好好欣赏?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一起成长,静待花开,方能享受知识如花绽放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