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追求做事快速、高效。流水线上员工希望作业效率高,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在办公室里,员工追求快速干完手上的活,获得工作成绩;在家里,我们也希望能更快的完成家庭琐事,以便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事追求快,给个人带来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闲,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进步,很多科技的发明就是帮助人们提高效率的,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汽车缩短了抵达的时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追求效率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但有时候也会听说这样一种说法,慢就是快。读MBA之前,往往会要求学生先干过几年,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不是读完本科马上读MBA,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学位;一名运动员,需要练好心肺功能,获得强壮的身体肌肉,才能练习复杂的动作,而不是一上来就练高难度的动作;在教育孩子时,我们需要花时间和孩子相处,首先获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施行教育,而不是在和孩子尚未建立信任的时候,就进行教育。假如对上面的几件事也是追求效率,花更少的时间达到结果,那会怎么样呢?如果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读完本科就读MBA,那么获得的就只是泛泛的知识;一个身体机能尚未到达一定水平的运动员,做高度动作时会很容易受伤;在教育孩子时,如果缺少基本的信任,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追求快,又在哪些情况下,必须放慢速度呢?
动作简单,规则清晰的,往往可以追求速度;比如工厂流水线的生产,动作都已分解、标准化,且非常清晰,追求速度可以带来产能上的提高;电脑中登记、录入等工作,熟练后无需动脑,也可以高效率;背单词,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了,背的快一些就可以多记一些单词;
规律不是很清晰,需要各方面积累的,就 无法追求快速和高效。比如提高英语能力,需要提高思维能力、熟悉表达方式、了解他国文化、记忆单词,就很难通过快速追求而达到,通过突击强化了某方面的能力,那倒是可能的,但全面提高则很难;读书也一样,看完一本书,需要实践、总结才能将书里的道理内化,变成自己的认知,光追求看书的量和速度是不够的
和人相关的关系和想法也不适合追求快速和高效,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别人来和你交流时,迫于时间压力,匆匆交流了几句,以为已经解决了问题,后来才发现连对方真正的问题都没有搞明白;在培养人际关系方面,也无法找到速成的办法,必须一步一步来,才能培养出深厚的感情
随机性大的,无论快还是慢,都不会影响结果。比如赌博,摸彩票,无论多么小心翼翼,还是大大咧咧,都无所谓。
同一件事,熟悉和陌生也决定了做事时采用快还是慢。不熟悉的任务必须放慢速度,第一次炒菜,要掌握火候,选择合适时机放菜,再加调料,是多个动作的组合,慢慢来才能做好;如果经过很多次的练习,已经变得非常熟悉了,那就会做的快一些
最后,如果做某件事是就是为了享受过程,那就无所谓快与慢了,努力沉浸在该过程中,体验过程带来的乐趣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