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是一个好人,但是我们不合适。
这句话是提起“好人”二字时我第一个联想到的句子。当女生拒绝一个追求者时,“你是一个好人”背后暗含的弦外之音是,“你对我没有吸引力”,再具体一点说,就是没有性吸引力。
这与武志红所描述的“中国好人”突然有了高度的契合点。在武志红的描述中,极端的好人是僵尸,他们没有人类所拥有的情感,喜怒哀乐通通深深埋起来,不让任何人感受到。这样的人在公共社交中是好人,甚至是表面交往中知道划清界限,而且乐于帮助别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好人。但与他们生活中有亲密关系的人却不得不忍受与一个感受不到其真实心理活动、只有一个苍白躯壳,又或是由于在外过于压抑、回到家便发泄的人生活在一起的痛苦。
其实提到“好人”,我突然想起的是贾樟柯在很多年前拍的电影,《三峡好人》。其实具体的剧情我已经忘记了,从百度百科上看到主角之一的简介,一位工人为了早已抛弃他远走高飞的前妻打工还钱、“用自己的宽容和行动完成了对前妻的成全与拯救”。网页上赫然写着“一个山西老粗,一个没有真正爱情体会的男人,从自己的人性最深处的善良和宽容出发,选择了拯救幺妹。”但读罢《巨婴国》再来看这段话,我看到的却是隐藏在所谓人性深处善良背后的麻木。而这正是中国最多的一类人的写照。这一类人很好,他们对人对事无可指摘,从不展现出任何攻击性,但这其实与人的本能全然相悖,而且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
其实少年时代的我也是这样的好人。当我与别人意见相悖时,我从不发表看法,只是将这种不认同默默保留。在这个过程中我所感受到的“难受”,其实正是感受到了自己转化对内的攻击。那些年的我总觉得自己小心翼翼,总是在讨好一个其实自己并不知道是谁的对象。好在我对自己的攻击实在让我难以忍受,而且感觉到这样认识的人并不是真正的好友,因此自己慢慢地开始试图走出那个易碎但其实又坚固的壳,让真实的自己展露在外,嬉笑怒骂,自由随心。
这样做之后,我反而拥有了很多知己好友。前两天我正好与朋友讨论这个问题,我对她说,现在的我对自己完全满意甚至有些自恋,我不再去讨好谁,也不再去迁就谁,而这样的我反而吸引了很多朋友。朋友说,这样的你很可爱。在这里写下自己的体会,希望能有更多人找到真实的自己。罗素说,参差多态是幸福之本源。这句话我在今天突然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大伙儿共勉。
入伙共读第三天,后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