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的养成大概是从中学时躺在沙发上问老爹:活着有啥意义开始的。这显然是个无解的题目。自然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完全不足以解答一个少年对生命本身的困惑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不语和不知都是一种回避,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想起来很好笑,在大学教书时第一次登上讲台,反复送给学生的一句话竟然是尼采说:“要知生之如何,需知生之为何?” 底下一脸懵逼的表情包,指导教授更是喷一口血,这姑娘吃错药了吧,尼玛这上的课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实际和学高数一样,还记得第一学期考高数分还不错但非常的痛苦和苦恼,一个人坐在学生会办公室郁闷,没搞明白这些解题方法有什么意思。直到看到用积分求解体积等应用才豁然开朗倍感有趣,第二学期高数分不高,但却觉得异常轻松和高兴。
大部分的老师只会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对于应用场景和原因常常一笔带过,通常这些应用会放在每章的最后作为案例应用一下,而不会放在一开始重点启发。所以,当自己登上讲台时,过往的体验和经历必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没错,是讲操作系统,可是我们必须知道为什么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怎么来的,至于说操作的实现,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的思路不重要的是实现的具体手段,有思路就会有各种更多的方法和手段,没有思路只会解题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所以,我的建议是学习一个学科时应该从这个学科的史学开始入手,研究故事研究应用案例研究起源与演进。
为什么说方法论,方法论是道不是术。那天有人分享关于用户建模调研的方法论,一看,头大,实在太麻烦了看不进去可操作性也非常差,是花式拳脚,任督二脉没有打通。
那天转载了一篇张五常思考的方法非常好,再推荐两本书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和大前研一《思考的技术》(大的核工博士背景让人好倍增)
尼玛,大清早痛说革命史太无聊太沉重,本来开始打算谈谈美第奇家族的,说说黄金屋背后那个追求的,结果跑偏了,这个话题留到下次吧。
我思故我在,只是想说,每次做一个方案做一个讨论时,方案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以及每个为什么后面的为什么,直到刨到根。自己多问,也在讨论中多问。
必须先搞明白why,才有可能灵活地what和how!
掌门 艾老师
2016年4月28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