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领导职务共有10级——分别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2019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为什么设置了职务,又要设置职级,而且还要双轨并行?
众所周知,一个单位只能有一个局长,以及两个到三个副局长。领导岗位数量实在太有限了!设置职级,干部可以随工作年限、评优评先等因素逐年逐级获得提升,一方面鼓励干部就算不是领导职务,也有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那些不擅长做管理者不适合做领导的优秀干部随职级提升也能获得待遇的提升。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下职级是怎么划分的。
首先用大白话讲下何为职务,何为职级:平常大家口头说的“县长”、“局长”、“镇长”、“股长”“办公室主任”这些就是职务;如果身处体制外可能不大清楚,甚至可能没听说过,像“四级主任科员”、“四级调研员”“一级巡视员”;这些便是职级。
职级按公务员类别划分,公务员的类别有: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这三类。
综合管理类共12级:分别为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都是11级。如下图。
以上3类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晋升的要求又各不同。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随手点个赞。超过100赞接下来就继续为大家更新文章相关内容。
我是在职备考成功上岸,专注分享体制内工作与日常生活。之前已分享了在如何职备考上岸、体制内的工作特征、体制内工资待遇、体制内收入的构成等多篇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点击我的头像进去查看!
关于体制内如果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想了解的,不管是工作上生活上,都可以评论区告诉我或者私信我。我都会尽快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