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说,小伙子爱上一位美丽的姑娘,他每天都给她写一封信吐露爱意,请求姑娘可以嫁给她。最后,姑娘终于出嫁了,不过是嫁给了每天给她送信的邮递员。
这就是那句至理名言“距离产生美”的反面教材。异地恋结果如何,很多时候要看“异地期”有多长——你只是出差三天,那不算异地恋;你出差三个月,也不算异地恋;如果你是出差三年,这,肯定算异地恋。
五花八门的分手理由里,有一条就是“忍受不了异地恋”。两人聚少离多,感情慢慢变淡,就散了伙。甚至,两人中有一方做出长期异地求学或工作的决定时,另一方的脸登时就黑成包公:“什么?要我等你几年?啊呸!你根本就是不爱我!”
平时,人们都觉得自己爱得挺深,而一旦经受异地恋考验,时间就成了最厉害的刑具,每加多一天,就痛苦一分,各种怨言牢骚欲求不满都爆发出来。比如,你说再多甜言蜜语有什么用,也比不上搂我睡觉的一条胳膊;你的心里只有我又怎么样,也比不上生病时端给我的一杯水;小别胜新婚?大别灭人欲——我天天吃饱穿暖以后,孤零零独守空房,寂寞难耐,这个时候异地恋能起什么作用?
人类进化得越来越聪明,就算面对爱情,也很难头脑发昏,付出、得到或失去,他要权衡计算。认识一个女孩,异地恋半年后,和朋友们说:“有条件好的单身男青年快介绍给我,现在好闲啊,外地那个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与其这样干耗着,我还不如多选几个。”她有她的忧虑,青春易逝,异地恋像一场赌博,万一输了就是年华付水流,所以出于为自己负责的目的,她需要找好备胎或退路。
短时间的距离产生的是美,长时间的距离产生的则是强烈的不安全感。然而,几十年前,中国的异地婚姻笔笔皆是。有个朋友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教学,一年才回家一次,很长时间里她都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儿,对她来说,那就像一年登门一次的客人。那时,丈夫支边、南下或工作调动,很多夫妻长年分隔异地,也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异地婚姻比异地恋爱更多了一层义务,为了家庭孩子可以咬紧牙关熬日子;而恋爱,谁也不想多受一点儿苦,稍不如意,可以拔腿就走。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相爱的人在身体接触时会分泌指向对方的催产素,这让人们的感情更加稳定,感觉到彼此需要。在热恋初期,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作用会让你疯狂迷恋对方,但这个阶段最多维持十八个月,之后的长时间相处,则需要催产素来粘合——异地恋的死穴终于暴露,没有身体的接触就无法分泌催产素,渐渐的感情变冷淡,所以很多异地恋是无声无息地分手了,没有理由。
问题是,生物学分析得再头头是道,对解决现实中的爱情关系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异地恋要不要等,要不要守身如玉,其实取决于爱得有多深。爱得深,就算异地又怎样,除那个人之外,就算全世界的异性都来追求你,你也看不上。异地恋期间爱上别人,也别把错都推给距离,那只是因为爱得不够深,就算天天粘在一起,该爱上别人你还是会爱上别人。
古代人异地恋,只能飞鸽传情,想着要是有个靠谱的寄信系统就好了;寄信变得很方便时,人们又想,要是能听到对方声音就好了;电话变得很普及时,人们又想,要是能看到对方就好了;视频通话变得很容易的时候,人们仍然没想满足——天天视频聊天有什么用,我渴了你都不能倒杯水。
在一起时如胶似漆,一离开就焦虑不堪,那不是距离的问题,是两个人的感情本来就不结实。反而很多同地恋人间已经开始流行周末夫妻或分床睡,保留各自独立空间。爱情也不能24小时连轴转,会过劳死。
文/红肚兜儿,本文摘自《一切不合适,都是因为不够爱》(内附“傲慢与偏见”迷情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