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毫无例外地,今年过年,爸妈又吵架了。
从前几年年初一都准时乒乓作响地狂砸碗、砸花瓶、杯子,到现在我妈泪眼汪汪地直接从沙发上捞起外套二话不说就直往外奔,徒留我们姐妹三和我爸一地的惊慌和无奈之外,其余什么都不剩下。
打电话,不接,发微信,不回。
这次,我妈真的是伤到骨子里去了。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在45岁的年纪里,看着身边的阿姨车子一部换过一部,人家的丈夫一年比一年有钱,邻居的房子装修一次又一次,甚至是楼下那个卖猪肉的大叔,最近几年都开起了宝马,而她却连长年漏水的闸板1万块维修费至今还拿不出,今年给外婆的红包丈夫还要跟她讨价还价的时候,她的一万次皱眉、一万次尖酸的反驳每时每刻都写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恨意。
而今年,又多了一条可以让她伤心的理由——我选择了北上广。对于她而言,辛辛苦苦一把屎尿带大的女儿眼中没有家乡,却只看到了相隔500公里的诗和远方,这实在难以接受。毕竟,我们曾是她人生中剩下的全部骄傲。所以,直到今天,她依旧不惜长途路费多次绕弯子来劝服我进体制,给我寄很多考编的资料,在微信上一条又一条地转发当地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编的公众号和推文,所以,尽管我已经告诉她现在的公司工资福利待遇多么多么地好,她也只是嗯一声,然后又叹口长气,一脸怅然若失说,如果是进体制,就不用天天加班了。
其实,谁不知道,天下的父母都希望离孩子能够近点,更近点。而作为年轻气盛的我们,却往往更像是在等待一个机会,在一个小地方终于憋够了,就恨不得赶紧插上翅膀远走高飞。
可是很不幸地,我刚好就是这只北漂大军的其中一员。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用行动和她做无形的抗争,比如,她转给我的微信推文我一条都不打开,她告诉我谁家的孩子在政府里工作,月薪几万,我敷衍应对面无表情,到最后她干脆拖人帮我报了名,我连车票都懒得买……可是,每次只要一离开小镇看着她一手抓着摩托,一手挽着我的背包,哼哧哼哧开往火车站时,我就特别希望这条路永远没有尽头,这样她的眼眶也不用背着我偷偷地红掉,她的脸上失望可以再少一点。重新开动摩托回家时,不会感觉自己是丢了一个女儿一样。
二
在小镇呆了12年,12年里,上什么小学、初中、高中都是我妈一个空格一个空格帮我填满的,如今终于轮到自己有机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时候,我妈的插手每时每刻让我更加想逃离。
刚毕业那会,我作为实习生比较幸运地住进了公司免费提供的单身公寓,这在广州实为难得,转正之后的几个月内,我把她成功说服过来玩几天,她答应了。围着广州塔,我们相拥拍照,走进沙面,我告诉她这里的历史遗迹,然而,她好像都不怎么感兴趣,走几步就喊腿疼,转了几趟地铁就说要回去休息。难得看她笑得那么开心的时候,却是在地铁上,有两个小孩围着年轻的妈妈比划着手指,两个小辫子像小刷子一样左右甩。我妈指着她们对我说,瞧,你当年也是扎这样的头花呢。然后自己一个人笑得合不拢嘴。
还记得当时第二天离开之前,她给我做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那是我一生中最爱吃最美味的东西,她常常把一碗面做成了艺术品,手擀的面,煎得黄灿灿的鸡蛋,红的番茄和绿的葱花白的面条,那颜色搭配得像一幅画。那股味道,有着家乡的特色,藏着她浓浓的情意。她就爱这样静静地看我呵完一碗面,连汤底都吸吮得一干二净。她还帮我铺床,换洗了因天气湿冷有些发霉的被套,她知道我喜欢粉色,把小床布置得跟家里一样,叫我重编一个粉红的少女梦。那晚送她走的时候,感觉真的就好像是丢了什么,悄悄喈喈眼角的泪花,心里突然浮上一种跟自己那么遥远的无能为力和悲哀。
我说,妈,等我有钱了,给你们在广州买套房子。
不要,家里有房子住。
那等我有钱,我要带你们一起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旅游。
不要,我们老了,腿脚走不动。
那你想要什么?你说?
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你们仨在身边。
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的心:她实在太孤独了,处于更年期的母亲,她要的不是钱,而是身边人的陪伴,她的每次争吵和出走无非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她知道我们会去外婆家找她,所以,她从不走远,也从不会走丢。她实在太没安全感了,当爸爸和我们一过完年又要出门闯荡的时候,她又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还要面对这个世界上各种邻居的不善意,没人保护她,以至于她爱上了宅,宅到整个人当惊受怕,发晕昏倒在家,可她知道,只有制造各种各样的理由,我们才会回来,我们才是最好的良药。
三
《布鲁克林》里有一幕,艾莉丝因为家中姐姐突然去世从纽约回到爱尔兰后,母亲开始给她介绍男朋友,安排工作等,千方百计要把自己留在身边,面对熟悉的环境,尽管心存对家乡太多的留恋,但艾莉丝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到纽约继续奋斗。当时看到影片上有很多弹幕都在问,为什么艾莉丝不把母亲带去纽约一起发展呢?
这个问题相信大多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人都能感同身受,你在乡村出生长大,终于有个契机到了大城市努力打拼,找到了工作,有了男朋友,然后结了婚,一起赚钱买房,挣扎在这个城市过下来。而我们的父母呢,一切都尚未安定,一切都是未知,这个时候你敢接你在乡下的母亲来大城市吗?且不说敢不敢,就算有这个心,她也未必愿意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
就像我妈,她就不肯。她说已经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交际圈和生活习俗都是小镇的。
可我心里清楚得很,相比起家里的小屋子,广州的100多万小房子就跟蜗居一样,她知道我生活艰难,不希望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在肩上扛起整个房子的重量。我也知道,世界上的所有父母都是大骗子,他们表面看起来与世无争,但实际上都恨不得自己的儿女能有朝一日,有所成就。我们身上被赋予了他们余生全部的希望,而他们,最愿意做的,不过是,在他们的视线里,既能看着你澎湃生活,也能看着你岁月静好。
后来,当能够开始给我妈买得起一只Channel口红,给我爸买一个进口按摩器的时候,我就相信,接下来,我还会买得起更多他们喜欢的东西,交一个他们喜欢的男朋友,会做好吃的鸡蛋面,会买得起一套有上下楼的套房,他们住上面,我们住下面,母亲会给我女儿扎小时候的头花,父亲会和我丈夫讨论工作事宜,中秋我们一起在花园里赏月,春节一起开车出门旅行,回家看亲戚。我们,再也不用看着彼此的背影落泪了,再也不用舟车劳顿,啃着过期的面包说自己过得很好。
父母的余生,就应该让我们为他填满。我想,这应该就是最好的未来,带他们一起过你想要的精彩生活,带他们一起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