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话
在第八章学了要顺道而行,第九章学了顺应天道的功遂身退。我就很好奇,如果一个人做到了完全顺应天道,那他是什么样子的呢?
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我若有所思,老子在这里通过六个问句,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顺应天道,而且顺应天道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比如有精神和物质是否合而为一,是否像婴儿一样极其柔和,是否内心像镜子一样清楚没有杂质,关爱他人做好管理能否做到无为,是否能够一直倾听宇宙,是否明白一切却不认为自己有知。老子提出这六句之后,我知道他的这个对真正顺道的要求很高。
我再问,如果达到这种顺道的极致状态,那个人的为人处事,其实就是像天道一样了吧?
老子笑着说:“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我若有所思,天道对万物,是一种生育万物却不占有、推动万物却不倚仗、生长万物却不主宰。个人顺道之后也可以做到像天道一样,对待人生的方方面面。老子用“玄德”来表示这种顺道之人的能量,也就是个人能量蓄积的极致状态。
【二】应用:回归本性
第十章的信息量非常的大,通过老子的六个问题,我们就可以来修行自己,让自己更好的顺应天道。通过老子对玄德的描述,我们也可以把它应用在为人处事之中。而这种顺道而行的能力,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是宇宙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只是可能我们后来失去了这种能力。
第一个,精神和物质世界合而为一。我们发现,的确存在一些人,要么偏执在精神世界里,要么执着于物质世界,不能做到两者的协调统一。而这一点就需要认识到无有一体,色空不异,在关注我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取得良好的平衡。
第二个,我们作为婴儿的时候,内心是如此的柔和,所以能够对语言和行为有非常强大的模仿能力。但是当我们成长之后,我们的思想渐渐固化定型,也就缺少了这种柔和的能力。也正因如此,我们变得难以改变,难以更深的去倾听原本就很柔和的宇宙。所以,回归这种柔和的状态,我们能看的更加清楚。
第三个,关于现实是什么模样,我们的内心原本看的清清楚楚。而这个内心,也就是宇宙的本质,是一种无相之心。但是当我们的本心被遮蔽之后,我们就会被执着妄想所蒙蔽。那顺道就需要我们去把这些遮蔽内心的杂志给擦除掉,这样内心也才像镜子一样,照出原本现实的模样。
第四个,当我们越有影响他人的能力的时候,老子就教我们用无为的方式来爱民治国。原本宇宙就有一种力量在推动万物的生长,而无为就是教我们去顺应这种力量,不因个人的想法去干扰本来的生长过程。
第五个,我们原本和宇宙就是一体,宇宙也一直在指引着每个人的内心。只是后来不少人会丢失这种去倾听并跟随宇宙的能力。而老子就是教要能够保持天门的畅通,始终去倾听跟随着宇宙的指引。
第六个,当我们内心清清楚楚的时候,宇宙万物本来的样子也就看的清清楚楚了,这个时候我们是一种无所不知的状态。但最神奇的是这种状态下,我们又觉得自己无所知。所以当我们觉得自己有所知的时候,实际上外面仍然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能意识到这一点也就不会被知识的界限所束缚。
总结一下,这六个问题,都是非常好的指引个人去顺道而行的方法,能不断的提升自己对道的理解。而当我们真正做到了顺道之后,个人的为人处事和天道也就差不多了。总结就是“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