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李老师文章链接:
作业:
1.记住并理解感觉的定义:一种被激活的感受器(如眼睛或耳朵)创造某种神经信息模式的过程,这种神经信息模式在脑中代表了相应的外部刺激,并且能够启动这种外部刺激的初期体验。
2.查阅资料说明感觉的三个属性,即换能、感觉适应和阈限。
3.能够通俗易懂地用实例解释:“色彩并不存在于我们的外部世界!”“声音不是一种物理现象,而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现象!”“颜色和声音都是由我们的大脑创造出来的!”……
4.为什么如此说:我们所“见”到的外部世界只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投影,它并不是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因此,只要一个人的内心明亮,他所投射的世界就充满光明,由此所指导的生活和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5.对“如果眼睛瞎了,心就点亮了”和“从前我是瞎的,现在我看得见”这两句话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每天的作业好难,对我基础知识掌握为零的人来说,甚至不知道从何写起,从何查起,憋到现在,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落笔。
感觉的定义:一种被激活的感受器(如眼睛或耳朵)创造某种神经信息模式的过程,这种神经信息模式在脑中代表了相应的外部刺激,并且能够启动这种外部刺激的初期体验。
多么生硬的定义,如果换成通俗一点的解释,是一种刺激进入你的感官,无论是眼耳鼻舌身,所有刺激经大脑加工,并且启动了大脑曾经对这些刺激的体验,然后给出一个感受,就是你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只是个体的,不能成为所有。当然有些感觉可以是共通的,比如说闻到花儿的清香感到愉悦,也或许某人对些花有些不好的记忆,她恐怕就不会愉悦了,可能是厌恶或是悲伤。
你的感觉属于你的,所以才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也表达了人类一些共通的情感。也跟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有关。
感觉的三个属性,即换能、感觉适应和阈限。试分别阐述:
那么换能是如何发生的呢?以红花为例,当光波反射的光线到达眼球的后部(视网膜),光所包含的信息在那里转变为神经信息,这就是换能的过程,所以,紫薇花反射的光没有一点能够到达大脑。所有的感觉器官中,都是感受器将外部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电化学信号和神经活动。
感觉适应是指感觉器官对于持续存在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越来越小的现象。比如电影开演进入影院,从一开始什么也看不见,到慢慢适应黑暗,也能在黑暗中看清楚了。
感觉阈限是指有机体能够探测到的最小刺激是什么。这个问题指的就是刺激的绝对阈限:即产生感觉体验的最小当量物理能量。比如说给你一个刺激你会感到痛疼,而一个多小的刺激可以让你没有痛的感觉了?
今天看到街上有个女生穿了一件红裙子,特别引人注目,我被她吸引,我看了她好几眼。
尽管我明白,色彩并不存在于我们的外部世界,经过换能后的神经信号被传递到大脑的感觉皮层,在那里被转变为颜色,进而产生感受和联想,所以,裙子的颜色是我们的大脑创造的结果。
可这并不能减弱我对她的欣赏。只因我的心情也是愉悦的,我的心情决定了我想看到的,也对所看到的赋于自己的定义。如果我的心中此时是不开心的,红色对我或许是刺眼的,甚至是让人伤感的。
所以,我们所“见”到的外部世界只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投影,它并不是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因此,只要一个人的内心明亮,他所投射的世界就充满光明,由此所指导的生活和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看”只是个动作,“见”才是结果。
“看”,不见得“见”;“见”,也不一定非得靠眼睛去“看”。
心中有什么,眼中看到什么。你的心中充满阳光,你的世界也会被你照亮,所以我们要跟着老师写阳光日记,经过训练,外界的一切都会被你赋于积极的意义。同样面对考试失利,乐观的人会觉得这是给她又一次考验的机会,也正检验了自己平时学的不够扎实,更有信心去迎接挑战,而悲观的人却想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是不是不适合学习,甚至想到了放弃。
当然积极正向阳光的心态是可以训练的,这就需要坚持去练习,去体验,总有一天,你的世界也会充满阳光。不是世界变了,只是你的内心变了。
这个世界不是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正如《约翰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前我是瞎的,现在我看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