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昨天看的盗跖人物:
盗跖其人,是春秋战国奴隶起义领袖,一个难搞的家伙。他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孔子去劝说他,被他骂得灰溜溜(庄子杂篇剧透)。他是柳下惠的弟弟,名跖,这号匪首,被称为盗,话说盗跖的起义,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无论怎么骂,他是个很有意义的风云人物。
如此,庄子的论述,更清晰了。仁义为何物?统治阶级的导向。那应该是什么样?回归万物的本性。骈拇最后一段,庄子阐明观点,装出来的是假的,美好的事物,应还原本真。聪者自闻,明者自见,内求非求外。抛不开仁义淫僻的表象,愧于道德。
世界的维度多得超过历代人口数总和,每个人从自己所在维度观察,意识中的景象千差万别,于是有了纷纭的思想,分歧,争斗……孰对孰错?从维度中找交集,或找合集,找不到?上升一个维度,再上升……
世界真的那么多维么?还是我们是低维生物而已!
文: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谓聪也;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谓明也。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臧于其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