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存在我手头的一部小书,也是一部“老书”,作者是北京景山学校当年的校长敢峰先生,其出版日期距今已有55年了。但至今捧读此书,除了感受到岁月留下的印记外,仍然给当代人以启发。善于瞻前顾后、温故知新者,相信同样会从中得到一些收获。在网上搜索只能看到此书的书名,实体书恐怕已经绝版了。日前,笔者借助电脑将其全部内容敲击了出来,期望对今人有所助益。
要善于开锁
做一个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要学会“开锁”。“开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矛盾,根据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
反映客观真理的书本知识,是前人几千年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其中的一章一节都是一扇一扇的知识的大门,这些门对于未学过的学生来说,自然都是锁着的。教师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教学给学生把锁打开,引导学生走进去。至于在无限广阔的知识的天地里,学生如何学习得更好,除了要看教师的引导如何以外,最主要的要考学生自己的努力,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
善于“开锁”,这是教学中一项很大的艺术。会“开锁”的教师,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事半功倍,比较容易地把知识的大门打开,领导学生走进去;不会“开锁”的教师,事倍功半,花了极大气力,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把门打开,学生听不懂,被关在门外。学会“开锁”,第一,要知道教学内容中的“锁”在哪里,哪些是关键问题,“开锁”就是要把关键问题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清楚;第二,要知道学生思想上的“锁”在哪里,即知道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有哪些矛盾,哪些疑点。把这两把“锁”一开,知识的大门就豁然敞开。教师进一步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探究知识的奥秘,攀登科学文化的千山万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