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用一招,就能马上改善亲子关系,就能增加孩子的内驱力,你想不想学?
这一招叫做鼓励!
鼓励=我看见➕我期待
我看见
看见什么?看见孩子的优点。发展过程一般是从看不见,再到想改变,最后到能看见。
看不见。
是因为“双标本能”。比如:
怎么又做错了?
怎么又没别人考的好?
这有什么好的得意的?
猪脑子吗连这点事都做不好?
想改变。
是因为“遇到危机”。比如:
我们总是习惯批评,指责,挑剔,无动于衷,指鹿为马,我对你错……
然后家庭氛围凝重,亲子关系出现危机。孩子越大,问题越严重。
能看见。
是因为“精心准备”。比如:
你今天一页作业里面有一个字写的特别好看;
今天十道题作对了7道,有进步哦;
今天主动整理房间啦,给你点赞。
怎么精心准备?
优点怎么找?因为找缺点是天性,所以我们要逆向思维:
带着目标找优点;
没优点,就找进步;
没进步,就找努力
没努力,就找态度。
没有态度,就找动机。
只要心诚,你的孩子浑身上下充满优点。
我期待
期待什么?期待孩子的行动。
怎么做?告诉孩子,我们看见了什么?
为什么?期待有下一次。让鼓励变成一个无限游戏。
我们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感知到我们的认可和期待。
会增加孩子的价值感
增加孩子的内驱力,
恢复孩子的掌控力,
降低了亲子之间的社交压力,
亲子关系得以恢复。
亲子关系越好,我们的期待才会越被重视。
当孩子期待这种认可时,持续的优化行为才会发生。
就像滚雪球,一开始很小,随着滚动的越远,雪球越大,惯性越大。
鼓励就是让小优点滚雪球。
不断鼓励,雪球就越滚越大,直到他自动运行,变成了好习惯。
总结
鼓励很难,难在家长权威的高高在上。
鼓励很难,难在欲壑难填的永不满足。
鼓励很难,难在我对你错的不断循环。
鼓励,需要放低姿态去看见,
鼓励,需要带着信任去期待。
我是汤圆堡,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