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预知了你的未来,你是否希望改变接下来的轨迹,还是心甘情愿接受未来的旨意呢?
这里存在一个自由意志和宿命论的悖论,如果你改变了未来的轨迹,那么一切预知也便失去了意义,如果你接受呢?接受意味着什么?
在影片《降临》中,外星人给人类带来了外星语言,学会这种外星语言便具有预见未来的能力。作为语言学家的露易莎,通过与外星人七肢桶数月的沟通学习,终于掌握了这门语言。她不断的看到她接下来的生活,包括她注定的爱人,以及女儿的诞生和死亡。但是最后,她仍然选择跟随命运的安排,与爱人结婚并怀孕。一步一步按照未来的指引复刻她的人生。
影片未能诠释露易莎选择放弃自由意志跟随未来指示的缘由。我找来特雷·姜的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在书中我得到了答案。
“自由意志的存在意味着我们不可能预知未来,而我们之所以知道自由意志存在,是因为我们直接体验过它。意志是个人意识的本质部分。但真的是这样吗?会不会出现另一种情况:预知未来改变了一个人,唤醒了她的紧迫感,使她觉得自己有一种义务,必须严格遵照预言行事?”
在书中作者用费尔马定律诠释了光的特性,一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水中的传播速度,它会出现折射。当一束光照射水下目标时,在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光走了一条最短的路程。也就是说光似乎是在得知目标确切位置的前提下,有思维的选择了一条最快的路径。这便也是书中外星人七肢桶的思维模式,他们以目的为基点思考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思考模式是有因果关系的线性思维,而七肢桶的思维则更加宏观,在他们眼里,时间像是固态存在,一切都因为结果才充满意义。他们看得见将来要发生的一切,而当前的行为和语言只不过是在令其成为现实,并最终实现,就是说一切当下都是为了未来能够准确发生才发生。
露易莎很可能是受到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对于命运的走势带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选择跟随未来一步一步走到最后。她知道她将来嫁的这个人最终会与她离婚,她明知道她的女儿会死于一场山难,她仍愿意走进这段婚姻,爱上这个男人,带着这个可爱的孩子来这个世界走一遭。她希望未来真实发生,她情愿承担这些后果,她对这段未来无法抗拒,冥冥之中她认定这就是她能够经历的最佳人生。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我的未来,它究竟是最小化,还是最大化?
那么让我们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看一看目的论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在我们能够预知自己会经历的一切幸福或苦难时,我们是否愿意背道而驰,规避苦难另辟蹊径呢?当然很多人是愿意的,但这并不代表另一条路就一定是风和日丽,通向更好的未来,也许更糟。
这里有太多的概率和不确定性。一如在影片《蝴蝶效应》里,男主角选择了无数条改变未来的路径来避免女主角的堕落,死亡或是自己的悲惨命运,他经历了数次完全不同的结局,最终完美的停在了一条路径上的片刻。但那只是一段经历,无法诠释整个人生。
所以并不存在对路程的否定,因为你并不知道哪一条才是完美的,这样,也就不存在错误的人生。万千路径中的一条,你选定的就是你注定要完成的最佳路径。
这样说可能有一些宿命的味道。但佛教,基督教,甚至是一些意志论哲学家都否定了人的绝对自由。人来到这个世界,似乎是为了完成一段已经载入史册的历程。
命运的曲谱已经写好,而你需要做的只是大声唱出来。
这并不是说你的所有努力和奋斗都毫无价值,恰恰相反,这正是你命运中注定需要履行的职责,这实际上也是对所经历的人生的一种尊重。
在最后一期《朗读者》中,董卿问余秀华,如果用你的才华交换一副健康的身体,你愿意吗?余秀华想了想回答说:我不愿意,大街上好看的面容多得是,但真正有灵魂的生命却没多少。我还是愿意成为那个有灵魂的人。
余秀华在台上朗读了她的诗《给你》。她摇摇晃晃的姿态,颤抖的声音,让人心揪的很紧,却始终无法从她美妙的诗句中将思绪分散开来。不禁感叹这是一首很好的诗,事实上这的确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她对于命运给她的一切坦然面对,勇敢,豁达。最后竟然开出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内在之花。
接受自己,接受命运带给你的体验,奔赴这一场人世盛宴,感受这一路必经的悲欢离合,认真去实现未来所需要你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在最后的音符画下句点时,你将完成一首波澜壮阔的生命协奏曲,你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