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缚的陷阱——证实偏差
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受着“证实偏差”这个心理作用的影响。
证实偏差是指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贬低与他们看法相左的观点。
《吕氏春秋》里“疑人偷斧”的故事便生动的描述了这种心理倾向。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各种观念的形成也都受着这种倾向的影响,从而形成各种偏见。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对于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在科学实验中,即使很资深的科学家,也可能被证实偏差所玩弄,在实验中仅仅盯住对自己的学术观点有利的一部分数据,而将其他的数据都看做是误差。那些热衷于阅读名人传记,并生硬模仿成功人士行为的人也是如此,他们往往把某种行为和特征归结为成功的充要条件,而忽略掉那些同样具有这些行为和特征却没有获得成功的个体。
证实偏差常常被广告商、算命师以及骗子作为诱导手段,让人心甘情愿的对他们充满了信任。很多卖药的在声称自己药物疗效的神奇时,往往举出很多治愈的案例并把它们放大化,丝毫不提那些失败甚至产生了严重副作用的案例,而受骗者在接受了骗子的宣传洗脑之后,再来看这些案例,便由将信将疑变成了证据确凿的信任,而且还会认为自己很客观,很讲科学。还有陷于证实偏差陷阱里的生动例子就是自恋狂与自卑狂,他们会将每件事的每个细节都当作证实自己无限魅力或一无是处的论据,逐渐活到了自己的世界之中,失去了自知之明。
证实偏差是一种心理自我保护机制的副产品,是人维护自己信念的需要而创造出的一种思维陷阱,陷入其中之后人会失去所有的客观和理智而不自知,反而会觉得自己才是最客观和公正的。所以当我们与他们争辩时,会被他们以自己的一套逻辑弄得哭笑不得,无法理解他们是为何会有这么愚昧的信念,而同样的,他们看我们也是无法理解。很多“狂热的信徒”便是如此,并不是他们故意与人作对,而是他们本身的证实误差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正确的,是善良的。
如何避免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陷阱的影响呢?人类早已发现的方法,那就是“科学”。科学是一套证实体系和工具,比如“对照组”、“双盲设计”、“独立编码”以及“统计分析”等,它以严格的规则将我们所见的各种样本进行归纳和演绎,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我们时时刻刻以科学的头脑去分析纷乱的现实,便能将出错的几率降到最低。用全面而客观的科学方式去冷静的分析问题,而不是凭一时头脑发热的冲动去疑人偷斧,是避免自己成为作茧自缚sb的途径。按照流行的说法就是:要淡定。
下次遇到一些能证明自己想法的案例的时候,不妨反过来想想,这个案例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只是浩瀚相反案例海洋中寥寥几个相符案例中的一个,它的权重究竟是多少。而遇到算命大师的时候,不妨淡定一些,专门对“大师”们所说的那些其实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符的特征进行肯定,你会发现,两三个回合之后,大师说的话就完全不准确了。(因为算命的首先会抛出一堆假设,而人们往往响应自己觉得神奇的那些说的准确的假设,于是大师便有了一步步推理和诱导的方向和路径,让人们不断惊奇于那些准确的“预测”而忽略那些不准确的)
收藏于 2011-01-23
来自于百度空间
文章有问题?点击这里反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