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史可以知兴替”,中国人历来就有读史记看史书的传统。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去,也折射出未来。
“世世界有江河湖海,人间有冷暖,炎凉交织在一起,便是光怪陆离的历史画卷”。(温伯陵)
我们从小学就上历史课,像鸿门宴、党锢之祸、郑成功收复台湾、张骞出使西域,这样的史实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历史的真相又是如何呢?我想,它绝不会是历史书上的那一句话。前因与后果,偶然与必然,历史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立体。
偶然翻开这本《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2》,发现它里面的内容很有意思。它没有按照历史的进程,从三皇五代写起,而是选择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用现代人的眼光,结合史实,分析其中必然结果。语言犀利,又不乏幽默感,果然是一读就嗓音,一读就放不下。
作者温伯陵,是一位知名的历史专栏作家。他创建的“温乎”,在头条号和微信公众号上都拥有百万读者。他讲的历史不是浅显的人物、故事,而是用全局俯视的视角,“以一种鸟瞰的姿态,把故纸堆里的往事联系起来,形成一条串联历史事件的脉络”。难怪有的读者会这样说,“以前从没想到过这几件事能联系到一起”。
这《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2》其实也是“温乎”公众号中文章的精选合集,细读每一篇文章,你会觉得这些曾经熟悉的人物、故事,又有了新的解读方式以及新的意境。
这本书共分七章:血腥的权利、历史的进程、幽微和世界、帝王的权术,将臣的命运、才子与佳人,以及奇闻异事。有人物,有事件,甚至还有一般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奇闻异事,果然是“有趣、有料、有考点”。
作者分析问题的目光非常独到,例如,他在中国地理和霸权这篇文章里,从地理位置入手,把中国与其它几大洲相比较,从地形、地势,到地理环境,还有土地上的物种、人口,从原始社会到工业革命,一路总结下来,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开局地图特别优秀,比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要优秀”,而且“几千年来,我们都是握着一手好牌,走得顺风顺水,从来没有给开江拓土的祖先丢过脸”。
在奇文异事这个章节里,介绍了设计并主修圆明园、颐和园、天坛等一系列皇家建筑的“样式雷”家族。这个家族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难怪有的建筑专家说,“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
这个家族先后8代传人,修建了中国1/5的世界建筑遗产,留下了2万多张珍贵的图档。2007年,“样式雷”建筑图档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个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然而就是一个这样辉煌了200多年的建筑世家,最终的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雷家的后世子孙竟然为了吃一顿饱饭,卖掉了祖宗留下的传世图样。不能不说,这是历史的悲剧。
再看作者写王安石的这一段:“1062年,42岁的王安石已然人到中年。每天下班后,同僚们嘻嘻哈哈地走向勾栏杆瓦肆,他却默默收拾好破旧的公文包,拖着一身疲惫,回到庭院深深的家中,守着人老珠黄的糟糠之妻”,多么有画面感。
这样的描写打破了我们对王安石的一贯认知,原来曾经威严端正的变法先锋,也有这么落寞的时刻。在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的评价毁誉参半,也许这就是变法者的宿命吧。
作者写道:“在浮华的世道中,有人选择醉生梦死,有人选择现世安稳,而真正伟大的人,往往选择把自己化作利刃刺破泡沫,哪怕最终失败又如何?”这是近一千年后,一个现代人对锐意改革者的礼赞。
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看历史就像画一幅画,你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当然是不同的景象。但无论怎样看历史,更重要的是要懂历史,懂得以古喻今的道理,“用历史的经验来看待当下,展望未来”。
这是《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2》,我已经上瘾了,你也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