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蔷薇》是俄罗斯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是一部总结作者本人创作经验,研究俄罗斯和世界上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活动,探讨文学创作的过程、方法和目的的美文集。
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介绍了故事《金蔷薇》的由来,并且提出文学创作中最珍贵的就是微尘,即那些生活中的微小的故事和不起眼的事件。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它们聚拢起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者长诗。
在每个写作人看来,这就是常说的素材,每一个故事的积累,会在日后的某一天突然闪现进你的脑海,然后你把它谱成曲,写成诗。在由每个小小尘埃聚积的庞大时间转轴下,又将每个小小的尘埃分解到微观的状态。
在任何作品中,甚至是在这样一篇短短的小说中,都要毫无保留,毫无吝啬地表达自己,从而表达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
这就是被传唱的经典的为什么会经久不衰,这就是没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越来越懂鲁迅,越来越懂《红楼梦》。每一个能够永垂不朽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永垂不朽,就是因为它能够承得住那个时代的所有能够表达人民的意念。这又一次让我想到了《追风筝的人》,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着一群人的成长和他们的救赎。那一句:阿富汗的儿童,他没有童年。在塔利班主义下的阿富汗,处在战火下的阿富汗,远远止不住是我们从书籍和媒体中了解的那样。
那个时候我的书本知识多于生活,而不是生活多于书本知识,我必须用生活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
我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便完全放下了写作(长达十年之久),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到人间去”,开始在俄罗斯各地流浪,经常更换职业,同各色各样的人交往。
生活才是我们能够创作,能够找到灵感的地方,而考场绝对不是。只有我们有了生活经历,你才会懂什么是东北的火炕?广东人为什么会要每天都洗澡?有的东西,你不亲身体验,就不会真的懂。同是鱿鱼丝,纬度不同的沿海城市,它的味道会有什么差别。
养成在地图上神游各国,在想象中见到各地风光的那种习惯,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认识这些地方。
就像是每年假期总会播的那么几部电视剧,但是我们还是会每个假期宁愿看也不想做功课。因为我们更知道会有什么发生,或者什么会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关注细节,更关注那些不一样的地方,在其中找到自己关注的那个点。
作家也是如此。他所储备的素材应当远远超过他的小说所需要的数量。
作者喜欢去游历那些著名作家的家乡,去近距离接触他们,或者就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创作。也许在这个地点的所感所想不一定会出现在它的作品里,但是储存在脑海里的东西,总是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都是财富。
每一个想认真写作的人,都是对生活有百般感悟的人,或许现在的你还是停留在心中波涛澎湃,却无法表述清楚的阶段,那么你和我一样。我们可以随身带着一个本,或者是在手机里下个便签,把任何的感悟,不管有没有文采都记录下来,或许有一天,就这样成了一本书。然后微尘的故事就成了所有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