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故事:
父亲和儿子坐在大树下,儿子翻看着手中的报纸。父亲指着大树上面问儿子:树上的是什么呀?儿孑回答:是麻雀。过儿一会儿,父亲又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儿子不耐烦的回答:是麻雀。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儿子把手中的报纸一扔:你有病吗,跟你说过了那是麻雀,是麻雀。
父亲从兜里摸出一个日记本,静静的说:你三岁的时候,我们也是坐在这棵大树下,你指着树上问我,那是什么呀,我回答说那是麻雀呀。你又问我,那是什么呀,我回答说那是麻雀呀,会飞的麻雀。你又问我,那是什么呀,我说那是麻雀呀。你这样问了我几十遍,我就回答了几十遍。
这个故事就是主角之一老葛对孙子讲的。影片讲的是一群在养老院的老人,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为了追求自由而放手一搏,寻找生命中的纯粹与快乐的故事。
在2012年刚上映的时候,影片中多个场面让我泪水连连,包括文首的那个故事。今天又偶然看了这部影片,内心依然温暖感动。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比比皆是,老人的健康问题,生命安全,心理关怀等等,这些问题日益凸显。老小孩老小孩,越老越是小孩,但老人已暮,代表着逝去,小孩在成长,带来无限希望,有多少子女能把父母和孩子放在同一个位置上呢?范跑跑说:“曾经在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女儿才有可能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我无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评判,我挺佩服他能讲出“实话”,讲出心中所想。他的这番话至少能代表一部分人,不信,大家摸着良心问问。当然我希望,我们都不会遇到人生两难的困境问题。
对老人多一点儿耐心吧,多打电话,在家的时候教会他们玩微信,上淘宝,看视频,让他们“与时俱进”,而不与这个社会脱节太多。
电影中的院长说:“您算没算过这么一笔账,我们的父母现在都有七十岁左右了吧,我们假定他们还能活二十年,以我来说,我每年只有春节那几天能回家过,其实也就是五、六天,但是每天真正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两、三个小时,五、六天是十几个小时,二十年是两百多个小时,想想就觉得可怕。”
春节亦已临近,多陪伴就是最好的礼物。
(今天先煽情,明天再说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