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聚焦3~12岁的孩子,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沟通等5个关键方面,带领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心理需求。同时,提供我们亲身实践并被很多家庭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们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怀着何等的柔情和期盼,给他们取上一个响亮的名字,希望他们健康长大,又希望他们有幸福的一生,希望他们做一个自律、自信、诚实、有担当的人。但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有那么多的小状况,让我们气馁。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应该怎么引导,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呢?其实,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是要讲究方法的。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起床上学拖拉
~提前约定,让孩子心中有数
~制定目标,有目标的人才不会迷路
~有限选择,孩子更愿意合作
~认可孩子,让孩子更有价值感
一般情况下,孩子不遵守约定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家长没原则,即使孩子不遵守约定也没有不良后果。(2)家长没方法,孩子耍赖皮,通过哭闹、软磨硬泡家长妥协。(3)所约定的内容有难度,孩子不容易做到。
不管是以上哪种原因,家长都要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沟通。要认可孩子的小进步,慢慢引导孩子逐步遵守约定。如果是约定的内容有难度,请父母适当降低难度系数,步一步来,让孩子逐步做到。孩子一旦体会到成就感和价值感,就更容易执行。家长要记住的一点是:一定要做个“说话算话”的父母做个有规则和界限的父母,孩子就不会频频提出无理的要求,从而让约定持续有效。
“四叶草法则”不但可以解决孩子拖拉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孩子早睡早起、正确饮食、整理书桌、收拾书包、主动运动、承担家务、自觉写作业的好习惯。
6~8岁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抓住这个“性价比最高”的黄金时间培养孩子的生活好习惯。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段,父母将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不好好吃饭
~正面:营造正面的吃饭环境,给孩子积极影响
~权力:把吃饭的权力还给孩子
~参与: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中
~坚持:家长的态度要坚持如一
认可孩子的技巧1.清晰描述孩子值得认可的行为。2.具体感激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3.发现孩子的小进步。4.赞美孩子的频率要恰到好处。
——让孩子早点睡觉
~环境:创造合适的入睡环境
~规律:形成规律的“入睡仪式感”
~能力:培养孩子独立入睡能力
——做家务,是最低成本的能力培养方式
~家务清单,人人参与
~根据孩子的年龄手把手教授,花时间训练
~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贡献
做家务是孩子实现生命价值最简单的开始。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生活的意义在于贡献合作、对他人感兴趣。”对于孩子来说,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让孩子在家庭中承担家务,是最好的贡献、合作、帮助他人的方式,也是他实现生命价值的开始。
——孩子爱撒谎
~不给孩子设圈套,诱导孩子说更多谎话
~暂停,冷静自己的情绪
~创造尊重诚实的家庭环境
研究表明,孩子年龄越大,撒谎的比例就越高。李博士说:“家长无需担忧孩子出现撒谎行为,因为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撒谎,这代表他们到达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的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孩子会说谎表示他们已发展出执行能力,能编造出可信度更高的谎言子。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从做家务开始,做家庭的小主人
~不要事事直接给答案,多引导提问
~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说你先想想看
——关于兴趣班
约定一:孩子,你为自己的兴趣选择
约定二:孩子,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约定三:孩子,你为自己的目标制订计划
约定四:孩子,跌倒了你要爬起来
约定五:孩子,我为优秀的你点赞
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不是赢在同一条起跑线,而是贏在选对起跑线。
——学会时间管理
~教孩子认识时间
~时间四象限,教孩子分清轻重缓急
~时间到了!限时法训练孩子专注力
~做计划,我的时间我做主
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1.生理原因2.行为原因3.心理原因
——当众说话,成为演讲达人
~从小开始,潜移默化建立孩子的语料库
~开口游戏,循序渐进走向外面的舞台
~刻意练习,让孩子学会自我改进
孩子是天生的说书人,只要耐心引导,很快就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二宝来了
~郑重地告诉大宝:你升级啦
~爸爸妈妈给你的爱还是100%
~打架正是学会和平相处的好时机
打架正是学会和平相处的好时机。想要引导孩子和平相处,家长不能总做“法官”和“裁判”,而是要做“翻译官”把孩子无法说出的情绪感受内在想法说出来,再引导他们自己解决。
——自控力
自控力强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控制欲望,不做掰不到玉米的狗熊
~一诺千金,小屁孩也是真君子
~积极暗示,我要坚持到最后
自控力强的孩子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做不该做的事,二
是坚持去做该做的事。
在训练自控力的过程中,坚持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孩子自控力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要急于求成。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复。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理解孩子,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要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