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到底有哪些呢?

我们经常说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长大了省心,可是到底什么是习惯?要养成哪些习惯?什么时候培养呢?

奥维德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伟大,自己也亲自体验到了,习惯是复利,好习惯是复利,坏习惯也如此。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看看习惯就能给出答案。

习惯是什么呢?日积月累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心理学定义:是人在一定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有些活动是无意识多次重复的结果.比如,焦虑的时候会吃手,吃东西……,有些习惯是通过自己有意识的反复实践而形成的,比如饭前便后洗手……


习惯又有哪些?

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穿戴习惯等。

行为习惯:

遵守秩序、讲究公德、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安全意识、言行举止等。

学习习惯:

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听讲习惯、书写习惯、完成作业习惯等,

运动习惯:应该是现在儿童和青少年最缺乏的习惯。

习惯什么时候养成呢?也有敏感期。但是大部分家长意识到坏习惯想去纠正时已经错过养成好习惯敏感期。小时候觉得小有点任其发展。

儿童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时候,便是习惯萌芽的时候(1.5-2岁),3-6岁是儿童生活习惯养成的敏感期。6-12岁是儿童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语言习惯、运动习惯等各种习惯形成的敏感期。2岁以后坏习惯较难改变,新习惯的养成需要更多时间。

尤其到了小学暴露很多问题,也是幼儿时期没有养成好习惯造成的。家长没有培养习惯,也不懂。因为没有学习,不知道重要性。目前二宝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做家务,穿衣服,摆放整齐,还有文明礼貌,卫生习惯……

我也是通过学习家庭教育规划师,懂得孩子各个敏感期和每个阶段各种学科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规划。才能从容淡定轻松养娃。

习惯养成的要素:不断重复,行为统一,持续三周(这一点因人而异,有的需要将近一年时间),自愿原则。

习惯养成的方法:习惯不是说出来的,需要有意识的练习,有目标,保证时间,及时反馈。习惯的养成与智力因素无太大关系。

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

父母的榜样,家庭的生活方式,父母的引导与帮助,父母及他人的欣赏与鼓励。同伴、社会、网络等其他因素。习惯背后的2大核心能力,自我控制(建立规则、延迟满足)专注力(不打扰、少看电视)

语言表达习惯:写日记,倾听习惯,阅读习惯……这方面需要长期练习。

改变坏习惯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建立新习惯。一起加油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