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长大,大概就是不断和周围的一切和解吧——《俗女养成记1&2》

剧名的精髓落在了这个“俗”字上。

什么叫俗女?世俗?俗气?看完以后,我却觉得整个剧名简直带着某种黑色幽默,一个敢想敢做,无惧年龄,勇往无前的女性,居然会被称作“俗女”?那我简直是太想成为这样的“俗女”了。

剧中的女主陈嘉玲在台北奋斗了二十多年,一直梦想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可在即将四十岁的时候,她不仅辞掉了工作,还和马上要走入婚姻的男友分了手,最后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台南老家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工作危机,年龄危机,感情危机,突然全部爆发,陈嘉玲整个人都颓废了。但最后她在和家人的朝夕相处中,在帮助发小蔡永森竞选议员的过程中有对自己的生活重新充满了期待。电视剧就是在记录陈嘉玲如今的生活,以及回忆她童年生活的节奏中来回跳跃。最终,观剧的我与陈嘉玲一起,和那些自己改变不了的事情和解了。

【与年龄和解】

我们的生活中仿佛有一颗和30岁有关的炸弹,在30岁之前,你不光身体强壮,还有资格去任性和挥霍;可一过30岁,如果你没有存款,没有房子,没有人人羡慕的工作,没有人相伴,这颗炸弹似乎就会爆炸一样。所以,大家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害怕变老这件事。

可这是谁规定的呢?真是一条毫无道理的道理。如果人生真的遵循所谓的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我不敢想象自己六七十岁怎么办。难道每天都躺在床上等死吗?

我想要工作,我想要恋爱,我想要体验不同的生活,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想,而不是因为我年龄到了。同样的,也不要说“你都这个岁数了还想体验恋爱的滋味”这种话。年龄不该成为束缚我人生的东西。

我不能改变年龄增加的事实,但我能改变自己如何度过人生的方式。

【与原生家庭和解】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喜欢拿“原生家庭”说事——只要有不好的性格特点被提到,当事人总是会说“我的原生家庭怎么样怎么样,所以我才怎么样怎么样”。当然,有的人可能真得遇到了极为糟糕的原生家庭,比如《欢乐颂》中樊胜美那种;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人只是拿“原生家庭”做挡箭牌,潜台词就是“我反正不会改,你们都得同情我”。这种人挺无耻的,没什么好讲的。但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更要和这一切和解。

我知道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可是想要成为一个精神独立的成年人,这一步是必须要迈出去的。多读读书,多看看有益的电影,有机会就去走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聊聊天,这些都能缓解一个不好的家庭带来的伤害。

【与平凡的自己和解】

我人生中最大胆的时候,大概就是说出自己要考清华北大的时候了,那时我六岁。然后人生就在不断地高看自己又发现自己其实很平凡的失落中一路向前。

学生时代也有人追求过,结果却和差点谈婚论嫁的前男友分道扬镳,原因是对方觉得我家庭太平凡;

本身成绩也不错,可是拼了命也只是考了个不入流的二本,那些能够去更高学府进修学习的人,仿佛去任何地方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因为工作原因,身边太多人都能够年入百万,而我只能拼命接私活,才能慢慢还清欠下的债务。

仿佛身边的一切都在提醒我,自己真的非常平凡。

可是又怎么样呢?我虽然平凡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也会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人生若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总之,陈嘉玲的故事就算拍到她一百岁,我也会一直看下去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