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养成记》观后感(六)在有爱的家庭长大

剧情介绍:

这部剧的主角——陈嘉玲,39岁,未婚,做和谈了几年恋爱的男朋友处成了室友,做着普通的总经理助理工作,实质上是打杂,处理老板和小三的杂事。

在这个年龄,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孩子,事业也没有上升的空间,她早已进入世俗眼光里的失败者的行列。

后来,经历了种种后,一步步地被治愈。而这个,离不开她小时候在老家度过的美好童年。


陈嘉玲在三十九岁那年,决定了和谈了几年的妈宝男朋友分手,辞了那份不喜欢但又一直在坚持的工作,最终回到了家乡去找回最真实的自己。

如果这些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作出的决定,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很平常,年轻嘛,小女孩嘛,都会想各种尝试的。

但陈嘉玲三十九岁了。在世俗眼里,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应该是有个家庭,有稳定的工作,不应该去在意那些不现实的事情,不应该矫情,应该看清现实,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要懂事,要成熟,要学会妥协。

所以三十九岁的陈嘉玲做出这些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她的勇气从何而来呢?因爱而来。

陈嘉玲在一个非常有爱的家庭里长大。

在嘉玲回忆起的童年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情是最好的教育。

爷爷虽然不同意奶奶参加歌词比赛丢人现眼,也不满意奶奶各种限制他,但是他会在最紧要的关头克服各种困难,只为了帮嘉玲奶奶把伴奏的碟送到现场。这是小嘉玲眼里的爷爷奶奶的爱情。同时,她也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奶奶为了唱歌的梦想,哪怕嘉玲爷爷不支持也依然坚持参加比赛的勇气。

嘉玲爸爸和妈妈的感情也很好。剧里其中有一个剧情,是嘉玲爸爸租碟片,和孩子妈妈三更半夜在厅看,第二天俩人哈欠连天,被问到的时候,俩人眼里的那种“你懂的”的暧昧,那是专属于他们的夫妻的情趣。

从小在充满爱的环境长大的孩子,更加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并且会更勇敢地追求,因为,无论作出什么样的决定,她都会知道,背后有爱她的人支持着,这种爱,不仅仅是“为你好”,而是因爱而尊重你的每个选择。

同时,因为从小感受到了那种爱,她会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情。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互相尊重,彼此需要,彼此爱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