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的主角——陈嘉玲,39岁,未婚,做和谈了几年恋爱的男朋友处成了室友,做着普通的总经理助理工作,实质上是打杂,处理老板和小三的杂事。
在这个年龄,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孩子,事业也没有上升的空间,她早已进入世俗眼光里的女“loser”行列。
后来,经历了种种后,一步步地被治愈。而这个,离不开她小时候在老家度过的美好童年。
里面有个剧情,是关乎少男少女的爱情。和小嘉玲没有关系,和她家邻居的阿娟姐姐有关。
小嘉玲和她的好朋友蔡永森一直在秘密地给阿光哥哥和阿娟姐姐送情信。
小嘉玲对爱情的认识,可能也是看到阿娟姐姐和阿光哥哥互送情信开始的。她读着阿娟姐姐的情书,听着阿娟姐姐甜蜜而又青涩的情感描述,这就是她的爱情启蒙吧。
她和蔡永森,为了保护好这个秘密,使出了各种法子。但是后来还是被发现了。
阿娟姐姐的其中一封信被大人拿到村里去传看,阿娟的父母一怒之下,把阿娟拉到大庭广众之下打骂,甚至是拿剪刀来剪她的头发。在那个时候的父母看来,这是见不得光的事情。
善良的小嘉玲求着爸爸去救阿娟姐姐,爸爸原本不想掺和人家的事情,但最终也是去阻止了,还假装被剪刀剪到手,浮夸地跌倒在地,转移了注意力,阻止了这场闹剧。这个爸爸也是很有爱了。
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本是美好的情感。喜欢一个人,也并不是羞耻的事情。但可能在那个年代里,爱对女性来说,不是一件能随口说出来的事情。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学生,他们十几岁的年龄,青春期荷尔蒙的影响,难免也会有爱情萌芽的情况。我也曾经看到过不同家长的不同态度。
有的家长很着急,但不敢说不敢问。有的家长很生气,拿起东西就打孩子,说出了一些让孩子难以接受的话。也有的家长会试图和孩子进行沟通,不反对不提倡,但引导正确的性教育。
无论是哪种,我们都能理解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只是表现方式不一样。
特别是女孩子,家长总会更看得紧一些,因为如果有什么事情,女孩子总是比较吃亏的一方。
在剧中,发生了阿娟姐姐的那件事后,邻居一家也赶走了。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认为这个事情对女孩子名声影响不好,想离开这个地方的缘故。
小嘉玲家里反而是看到了性教育的契机,趁机和小嘉玲进行了教育。场面尴尬而搞笑,虽然在某些观念上,也不一定对,但也算是比较先进的家庭教育了。
但家里人最终还是觉得难以说出口,讲一半没讲一半的,让小嘉玲对男女正常交往产生了误会,连平时一起玩蔡永森邀请她去玩,她都不去了,因为大人说男女有别。
所以啊,性教育这个事情,要实行起来也是挺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