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最起码人类现在的技术是肯定无法预测的。但是,历史上总有奇迹的发生,包括预测地震。
这就是1975年,发生在我国辽宁海城的大地震。因为被提前预测,作了相对充分的准备,组织民众撤离。在地震来临时,大大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而载入史册,震惊了全世界。
▲海城地震纪念碑
为何不能预测的地震,被成功预测,而且还能避免伤亡?
这主要得益于提前猜想,大胆行动,用"人为"战胜"自然天灾"。
1975年新年刚过,辽宁海城人就感觉到地面经常有细小的震动,于是多人向当地的地震部门反应。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月,直到2月3日凌晨和2月4日早上,发生了两次感觉很明显的地震,很多人因此从睡梦中惊醒。
▲世界地震带与火山分布
因为这两次地震较大,县地震办经过土仪器勘测后,为保险起见,决定让老百姓早做准备,以防万一。
于是在2月4日上午11点,发布了紧急防震的通知。通知中说到,海城的震级正在不断加大,很可能后面有较大地震。
▲我国地震带、火山与泥石流分布
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不过,大多数人们还是带上生活必需品,赶紧撤离房屋,逃到安全的地方。
2月4日19时36分,7.3级大地震如期而至!
在震耳欲聋的隆鸣声中,房屋猛烈晃动,高山落碎石,地面出裂口。90%的建筑被毁。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
这场地震,实际死亡人数约为2000人多一点。但是,如果没有事先一系列准备的话,预计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至少在10万人以上。
所以,这次地震也震惊了全世界,科学家们以为海城地震办找到了破解地震的密码。不过,经过深入的调查,结果有点令人沮丧,这次,并不算是准确的提前预测,只是巧合而已,没有太多经验可以推广。
2月3日傍晚至2月4日早上(大地震当天),发生了不仅仅是人们感觉到的两次地震。
在地震台的值班记录里,2月3日傍晚至午夜,一共记录了33个小地震;等到了大地震当日的清晨8点,已经记录了200多个地震。
而且,在海城2月4日早晨的"小地震"中,个别居民的屋顶和烟囱已经倒塌。所以,很多百姓在收到地震通知前,已经自发地先行撤离房屋,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因为上世纪70年代的几次大地震,促成了我国防震减灾部门的批量建设,各地的观测局也纷纷效仿海城,对地震进行预测。
不过,遗憾的是,之后从来没有成功预测出一起地震。包括后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的汶川大地震,均没有预测成功。
其实,在海城之前,辽东半岛就多次检测出地震,辽宁地震局曾发布了丹东、盘锦-营口-熊岳、大连三个短期地震预报。不过,事实证明都是误报。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
至于说地震之前会出现地震云,各种动物会有异常反应,目前还没有被证实与地震有必然的联系。
而且,很多动物,即使可以比人类更敏感地感知地面震动,也不能完全作为依据。
一是很多地震在发生之前,动物没有任何征兆,不是百分百管用。
二是动物对外界的反应相对"过激",比如可能旁边有人经过,都能引起它们类似的反应。不可能每次都因为动物的特殊反应,我们都需要进入防震模式。
因此,目前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汶川漩口中学遗址
相对靠谱的方式,还是减少楼高和密集程度,加大建筑物的抗震强度。人们多进行地震演习,学会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