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初中开始喜欢独木舟的小说,后面她开始写旅游随笔和散文。去年托朋友带了她亲笔签名的《万人如海一身藏》,书中讲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对她的影响很大,我喜欢看游记,买了《撒哈拉》来,两天读完。
三毛的文风完完全全合我胃口。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真的像是“当头一棒”。我想,这是我修炼几世都达不到的境界。怎么会有三毛这种奇特的、自由自在的灵魂!怎么会有荷西这样契合的灵魂伴侣!我羡慕的不是荷西对三毛如何的痴情,我羡慕的是,荷西完全懂她。两个不同国家的人,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但他完全支持三毛做的一切,懂得她的思想,他爱三毛的灵魂。这个不懂中文,讲不来中国话的西班牙人,在听到西班牙同胞挖苦华人的时候,跳起来要和对方掐架,拼命跟三毛解释。言语间看得出来他对中国的维护,对中国历史的熟悉。他爱三毛,爱三毛的祖国,容不得旁人说三道四。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前半的故事多描写在撒哈拉的生活。我心里想,如果是我可能两天就死在里面了,她竟然如此热爱沙漠。虽然苦,但也有许多趣事,我喜欢了解不同地区的各种新鲜事物,算是长见识。到了最后几篇,先是《沙巴军曹》让我心里难受,戏剧性的结局让我怀疑自己是否在看电影。紧接着《哑奴》让我难过压抑得心上像是压了石头,我想哭,甚至呼吸都有点急促。这大概是整本书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却是那么压抑那么悲剧。还没回过神来,《哭泣的骆驼》开篇,终于把眼泪给我逼出来了。我把她这几篇的文字反复地读,反复理解,就像上学的时候做阅读理解。我总是用:难过、伤心、哭泣来形容悲伤的情绪,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痛苦。三毛没用这些词语,但是一字一句让我体会到无法言说的痛苦。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三毛。
了解了她一生的故事,心情更差了。撒哈拉的故事那么戏剧化,她自己的人生竟然也是如此。真可惜!中国文坛少了她,多大的损失,少了多少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