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走到超市的糕点区,总会在蜜三刀区逗留一会儿、迟疑一会儿、犹豫一会儿,每次都有吃的冲动,但是多数情况自我控制而离开,“高热量”“高热量”“高热量”,默念三声离开,当然,也有忍不住的时候,比如在大姨妈来访的时候,就会自我解释说,趁现在吃一点,不会有事的,于是,购物车就多了一小袋蜜三刀。
我的蜜三刀情结,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点也记不清楚了,只是隐隐约约记得小时候,每次姥爷到我家都会给我带蜜三刀,不过当时好像也没有特别喜欢吃,因为记忆里没有小时候蜜三刀的味道,只有蜜三刀的样子和包装,好像当时的包装袋上面画着脸谱,所以不自觉总把蜜三刀和京剧联系在一起。再长大一些,就认为可能蜜三刀是北京的特产,所以和京剧放在了一起。
直到昨天,托姨妈的福,我又买了一小袋我认为和蜜三刀一个味道的东西,看起来同样是里面有蜜糖,外层有芝麻,只不过是小圆柱体的,可回家一看包装名字是“芝麻果”,原来不是蜜三刀,于是我一时兴起,上网查了一下关于蜜三刀的历史。
蜜三刀是江苏徐州地区汉族传统风味小吃之一,起源于北宋徐州知州苏东坡,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过徐州,吃过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至此蜜三刀就正式成为宫廷御点,并加以改良,成为现在的徐州名小吃。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北京蜜制小吃品种很多。蜜是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在山东青州、博山等地区又被称为“蜜食”,以老字号“隆盛”、“景德东”所制最受欢迎。
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在徐州任知州时,与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往从甚密,常常诗酒相会。一天苏东坡与张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赋诗,苏东坡抽出一把新得的宝刀,在饮鹤泉井栏旁的青石上试刀,连砍三刀,在大青石上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苏东坡十分高兴。正在这时,侍从送来茶食糕点,有一种新做的蜜制糕点十分可口,只是尚无名称,众友人请苏东坡为点心起名,他见糕点表面亦有三道浮切的刀痕,随口答:“蜜三刀是也。”
后来,经苏东坡亲自起名的“蜜三刀”名噪一时,徐州城里的茶食店,糕点坊争相制作,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徐州蜜三刀的配方工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大约徐州人出于对苏东坡的崇敬之情的缘故吧,因而对徐州蜜三刀也情有独钟,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过徐州的时候,指名徐州府衙派人到百年老店“泰康”号即今天的徐州市泰康回民食品店制的御膳蜜三刀,传说乾隆皇帝吃过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在山东青州、博山等地区又被称为“蜜食”,以老字号“隆盛”、“景德东”所制最受欢迎。
原来,蜜三刀还和苏东坡有关系,要知道苏东坡可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应该没有之一,东坡当时也是有名的美食家呢。再回到开始,我也在想为什么我会对蜜三刀如此情有独钟,却一直吃得很少,因为它的口味吗,香、甜、油却不腻(当然,多吃则腻),这正对了我的真实口味,我说我喜欢吃酸,于是每次购物基本必备山楂片,我说我喜欢吃辣,于是每次购物基本必备馋嘴猴,但是我说我喜欢香甜,却每次都是犹犹豫豫没有购置蜜三刀,这是自制的力量吗。我和妈妈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遇到喜欢的,吃起来不容易停止,而爸爸却不同,不论吃什么,只要肚子叫停就停止,嘴巴是让位于肚子的,而我往往输了嘴巴,塞满肚子,之后悔不当初吃太多,而这种情况在成年人居多,在小孩子身上却少有发生,似乎他们更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已经饱了。于是,我上网搜了一下相关信息,在庞大的搜索引擎中,我找到一篇比较认同的文章:
人类有两件事情很难控制自己停下来
第一是停止去想某个人,第二就是停止吃东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博上开始流行起减肥毒鸡汤
比如”控制不好体重,如何控制人生“
这句话让很多想要减肥的妹子听了之后有深深的罪恶感
似乎瘦不下来完全是因为自己懒馋没有自控力
为什么有的人吃饱了就能停下来
吃饱了停不下来并不是单纯的自控力问题
在你迈向健康的路上一定有过这样的瞬间
比如“没事,吃多了我就去锻炼”
“没事,这顿吃多了下一顿我就少吃一点”
“没事,我要奖励自己”
然后吃饭从享受变成了自我限制
限制太多就会导致进食障碍,关于进食障碍介绍
放下筷子需要一种很重要的信号,饱腹感
这是一种从肠胃传递到大脑的信号
告诉大脑你的身体不再需要更多的食物了
每个人的身体不同,这种信号的传递速度也不同
不需要减肥的人可以清楚的意识到什么时候放下食物
这是一种可以培养出来的能力
这种自我限制多数来源于对于摄入过多卡路里的恐惧
”今天只能吃1200大卡“变成了应该吃多少的指导标准
而不是你的身体告诉你,你有没有吃饱
这种自我限制最终会让你身体感知饱/饿的能力减弱
如此便有解释了,是我们减肥鸡汤灌得太多,快要忘记了生活本来的样子,以至于吃点东西就考虑卡路里,吃多吃少患得患失。以后的日子,学着感受自己身体的真实感受,感受生活的真实力量。
感谢蜜三刀,我们要回到生活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