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里有一个单独的考级项目,就是对古诗词的考核。听说假如一年一度的考试到最后没有通过,将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虽然当时的我们不知道“严重的后果”到底指什么,但这仍然无法阻止我们前仆后继着囫囵吞枣。
考核的卷子分为几部分:诗、词、曲、赋、文、联、句、经,那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我们看不懂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老师却对我们说,这是规定,你们背就是了。
虽然我的记性从小不好,但这些诗文里面常出现一些在当时看来很“高端”的词汇。后来我上初中,在网上与别人乱侃的时候偶尔会说出些莫名其妙的词来。有些跟我年龄相仿的小孩子也会觉得很厉害,我时常以此洋洋自得着。
再后来出现了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他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雅”,什么是虚伪的“装”。交谈了很久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后来的我们即使在网上也没有再见过。
这之后,我有所领悟般的把情感和那些喷张的表达欲具化成液态,想象着它们在我体内奔腾流淌。而输出的过程,是我将他们挥洒在纸上的过程。
而如今,当看见满大街都是“茕茕孑立沆瀣一气”、“问卧龙几吊钱”,我会觉得有一点好笑。因为这实在是有些太像我小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几个一知半解的字就四处卖弄着哗众取宠的样子了。
我知道如今的所谓“古风”,向来是想以作词一鸣惊人的。于是满大街都飘满了故作风雅的铜臭,他们太想用所谓的古风这个幌子彰显自己的学识,以至于有些知名的古风口水歌中,胡乱堆砌的意象甚至完全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个时代中,流量代表了一切,前两年ACG文化的爆火引起资本的快速的涌入市场。与之而来的便是卖情怀、性产业和无休止的被污名化。
我不知道在之后的几年里是否古风这两个字会被玷污的全无古意,汉服是否会成为透着风尘味的情趣服装,这个圈子是否会陷入歧视链的最底端。
所以,我并不喜欢我喜欢的东西,被大多数人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