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双轨并行的城市化及其主要问题读书感想
本节讲述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其产生的问题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是物质,空间,经济,人口,体制以及社会特征的多维现象反映,主要表现为:1,人口城市化,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2,城市增长,即城市和镇的数量;3,城市用地规模增加;4.城市生活方式扩展,即城市生活的社会和行为特征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加大
从城市化动态来看城市化的发生机制和内在本质特征,一方面,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二三产业,带来劳动力生产率提高,社会财富增长,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本质和动力源泉。另一方面,伴随人口城市化和非农经济活动对土地需求的增加,土地从农业向非农业配置,农地转化为市地,带来土地级差收益上升和土地资本化提高,促进城市繁荣,土地城市化成为城市化的重要工具。
以此视角来看,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后期以来的城市化基本沿着两个轨道进行:一个轨道是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另一个轨道是由原住农民和流动人口自动自发推动的城市化。
政府主导城市化特征
第一,地方政府通过规划修编和行政区划调整,使城市区域迅速外扩,称之为“城市圈外移的城市化”
第二,城市用地主要靠征地获得
第三,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政府主导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第一,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发展吸引大量人口(主要是农民工),却无法保障他们在社会福利方面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
第二,就业结构转型滞后于产值结构转型。
第三,高度依赖土地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农民住房自动自发的城市化特征
第一,大多数土地被征收后的原住农民,利用“剩余土地”—集体经营性用地,公益性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盖房出租或将土地非法转让或转租给外地人或企业使用,形成独立于政府土地和住房市场之外的法外集体土地和房屋租赁“灰市场”
第二,城乡结合部区是流动人口城市化的主要区域
第三,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由村集体自行提供
农民自发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第一,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如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大多数村庄存在人口倒挂现象,即外地人口比本地人口多
第二,违法违规建设严重,城市化成本上升。农民为了获得更多补偿,一般采取增多地上附着物的办法,导致征地拆迁前的乱搭乱建,抢栽抢种现象非常严重
第三,土地价值实现不充分,利用不集约。目前城乡结合部产业低端,房屋建设标准低,缺乏规划,农民没有长远预期,造成土地资源分散,低效开发利用,违法占地,土地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第四,社会问题凸显并呈加剧态势。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能力超负荷所引起的环境,教育交通和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