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无事,又把《悲惨世界》看了一遍。音乐已经流逝,余音依然绕梁。从少年时代的小说,到青春时代的故事片,再到后来的音乐剧,都是不朽的经典作品。
音乐剧中,最喜爱的是威伯的《歌剧魅影》和勋伯格的《悲惨世界》。威伯的《猫》虽也风弥世界,但因为偏爱古典,并不太喜欢那只摇滚风格的猫,只有一首“回忆”在敲开心扉的深处,尤其是佩姬的演唱。
《歌剧魅影》音乐最美,而《悲惨世界》得益于雨果的原著,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典范。从85年首演至今,无论是1985年的伦敦首演版、到1987年的美国百老汇版、或者1995年的10周年纪念版、还是2010年的25周年纪念版的公演,都造成了轰动效应,都让人回味无穷,余音袅袅。
2012年,《悲惨世界》通过电影这一大众表现形式为更多的观众所了解,优美的旋律和熟悉剧情深深吸引和感动着每一个听众和观众。其中芳汀的“芳汀之死”,珂赛特的“云中城堡”,冉阿让的“星空之下”和“带我回家”音乐尤为优美动听,泌入心脾,感人至深。
由于演员不同,每个版本的独唱各具特色,但合唱都极其动人,剧中的开头和结尾两首合唱是《悲惨世界》的精髓和高潮。开头的底层民众合唱“天可怜见”尤如铁锤砸在铁砧上,震撼听众的心灵,体现了雨果小说中的名言:“在不公平的社会,人不做狼,就只能做羊,不去做铁锤,就只是铁砧”。在电影版中结尾一曲合唱,场面恢弘,令人振奋。但我印象最深刻,最慷慨激昂的,应该是10周年纪念演出的最后,最后来自17个国家的“冉阿让”手持本国国旗登台,联合演唱“你可曾听到人们的歌声”。不同的冉阿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都在唱着同一首歌——“你可曾听到人民的歌声”。
歌词:
你可曾听见人民的歌声
愤怒歌声逐渐响亮
那是自由的呼唤
回响在苦难的土地上
若你胸中的热血
伴随这歌声在激荡
新世界就在前方
看,曙光已点亮
你可曾听到这歌声
心中的怒火在翻腾
民之所欲,可在你心
民之所怨,尔等可听
你可曾听到这歌声
不停地敲醒每个人
世界将会被改变
未来属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