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5

夜晚无事,又把《悲惨世界》看了一遍。音乐已经流逝,余音依然绕梁。从少年时代的小说,到青春时代的故事片,再到后来的音乐剧,都是不朽的经典作品。

      音乐剧中,最喜爱的是威伯的《歌剧魅影》和勋伯格的《悲惨世界》。威伯的《猫》虽也风弥世界,但因为偏爱古典,并不太喜欢那只摇滚风格的猫,只有一首“回忆”在敲开心扉的深处,尤其是佩姬的演唱。

      《歌剧魅影》音乐最美,而《悲惨世界》得益于雨果的原著,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典范。从85年首演至今,无论是1985年的伦敦首演版、到1987年的美国百老汇版、或者1995年的10周年纪念版、还是2010年的25周年纪念版的公演,都造成了轰动效应,都让人回味无穷,余音袅袅。

       2012年,《悲惨世界》通过电影这一大众表现形式为更多的观众所了解,优美的旋律和熟悉剧情深深吸引和感动着每一个听众和观众。其中芳汀的“芳汀之死”,珂赛特的“云中城堡”,冉阿让的“星空之下”和“带我回家”音乐尤为优美动听,泌入心脾,感人至深。

      由于演员不同,每个版本的独唱各具特色,但合唱都极其动人,剧中的开头和结尾两首合唱是《悲惨世界》的精髓和高潮。开头的底层民众合唱“天可怜见”尤如铁锤砸在铁砧上,震撼听众的心灵,体现了雨果小说中的名言:“在不公平的社会,人不做狼,就只能做羊,不去做铁锤,就只是铁砧”。在电影版中结尾一曲合唱,场面恢弘,令人振奋。但我印象最深刻,最慷慨激昂的,应该是10周年纪念演出的最后,最后来自17个国家的“冉阿让”手持本国国旗登台,联合演唱“你可曾听到人们的歌声”。不同的冉阿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都在唱着同一首歌——“你可曾听到人民的歌声”。

歌词:

你可曾听见人民的歌声

愤怒歌声逐渐响亮

那是自由的呼唤

回响在苦难的土地上

若你胸中的热血

伴随这歌声在激荡

新世界就在前方

看,曙光已点亮

你可曾听到这歌声

心中的怒火在翻腾

民之所欲,可在你心

民之所怨,尔等可听

你可曾听到这歌声

不停地敲醒每个人

世界将会被改变

未来属于人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