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已过,春节还没到来,正是辞旧迎新,总结立志的时间。想起自己的近况,颇有郁郁之感。
1月15日要去天津开个会。飞机是14日下午,上午不用去上班,就带岳父去祭扫了他家的祖坟。
开完会,己是15日晚上,就想出去走走。乘地铁先到天津火车站。照例是林立的高楼,灿烂的霓虹,和我生活的长春并没有什么区别。
想想不仅失笑,现在是工业化时代,城市都是雷同的,难道我要在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时代寻找不一样的世外桃源吗?
忽然想起,海河就在近旁,我决定去看看海河。
从火车站出发,按导航的指引,向河边走去。运气不错,竟邂逅了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再向前走又偶遇天津的意大利风情区,便顺利地来到了海河边。
因为是冬天,海河己经冰封,没有浩荡之意。
抬头正看到一个方块形的建筑,正面呈回字状,各条棱上装饰着明黄亮的光带。整个建筑倒映到冰封的海河中,冰面并不平滑,呈毛玻璃状,因此倒影并不十分清楚。
天空中一个被黄色勾勒出清晰轮廓的建筑,河面里倒映着一个朦胧的对称影像。一实一虚,一明一暗,一远一近,随着方块上的灯光闪烁,形成光影的合奏。
一时间,我心情大好。虽是深冬,对我这个长春客人来说,并不算冷,又有美景在前,我便沿着海河,漫步前行,且让我独自品味这灯光与冰河的辉映之趣吧。
再向前走,看到一座桥,桥头饰以精美的雕像。这里的灯光更加明亮,桥是三孔桥,在中间桥孔的两侧,灯光分外明亮,呈亮白色;桥孔处,灯光淡黄。在桥下形成清晰的倒影。桥与影完美对称,形成三个完整的椭圆。
远处一个方形建筑,不同楼层间,淡蓝色的灯光或断或续,朦朦胧胧的点缀着这座桥的美。
查了一下,这座桥的名字叫做北安桥,桥头雕塑以西洋古典手法雕刻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镇守四方。桥墩雕像为青铜装饰的盘龙,桥栏柱基上,四个乐女翩翩起舞,算得上中西合璧的杰作。
向前走,还有几座桥,但风姿一般,无法与北安桥相比。
沿河,有夜钓的人,他们打开探灯,照在凿开的冰洞上,光斑中,各色的浮子轻轻的沉浮。
远处,有胆大的,走到远离河岸的地方,坐在马扎上,垂钓他们的快乐。
河边有几株垂柳,虽无叶子,但柳枝在夜色中同样婀娜的摆动。夜滤去了色彩,这柳竟有了一丝水墨画的味道,如在宣纸上,只用淡淡的墨,轻细的勾出。
一幅恬然的田园风光。
终于,前方出现一个大大的摩天轮。没错,正是有名的天津之眼。圆的内外边缘是亮白色的,形成一个漂亮的环形,内外边缘由同样亮白的折线连接,分割出一个个小小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则用红光填满。Y形的支架,由淡黄色的灯光修饰。白、红、黄三色映衬,在夜色中十分和谐。
我忙拿出手机把这份美丽记在照片中,同时,也记在心里。不巧,手机叮了一声,提示电量不足。我知道,该回去了,没有手机的帮助,我没有信心不迷路。
带着海河边的美丽夜晚,回到了宾馆。甩掉皮鞋,才发现足跟生疼。今天可没少走路,我揉揉脚,真是年纪到了。
不禁叹了口气,想想四十岁的人了,虽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总是对人生有些不甘。
韩信、岳飞、于谦这个年纪时己经被害; 柴荣、郑成功这个年纪己经故去; 曹雪芹也己完成了他的《红楼梦》;更不要提霍去病之类的少年英杰,他们都是一定程度上不朽的人物,而我却大概率属于碌碌一族吧?
想起出差前上坟的情景,无边的雪原,一座孤坟,一方墓碑……
也只能叹息,虽有幸能体验如海河今日夜色之美,却终难免到头来荒原孤冢之叹!
人生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