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学的时候,穿着白大褂,和大家一起坐在一尘不染的实验室里,从认真准备到嬉笑打骂,日复一日,等待着一批又一批的小白鼠、小兔子……然后去挑选属于自己的那一个试验品,耳边听着同学嘴里面嘀咕的“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扎完静脉扎动脉……”的背景音,隔着橡胶手套触碰小生命的躯体时,我能清晰的感触到生命的律动,它们的眼神茫然又慌乱。
曾经固执的认为,它们的牺牲都是有价值的。每次给小白鼠实施拉尾断颈,给兔子的耳静脉来一针空气……操作的多了,也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既然每年有那么多的医学生放弃从医,在他们手上流逝的生命,究竟价值几许?
没有人说学医就必须要从医,可从医的大多都不想让自己的子女从医,这里面出了问题。从医学本科到硕博连读,从实习医生到住院医师、住院总、主治、副主任、主任……有个词叫“别人的”,别人的青春活力四射,像火焰般炽热,挥洒、燃烧,摇曳。而医学生宣誓的手一旦举起,就选择了另一条严肃而沉重的路。
我以前都不知道,后天的行为真的可以改变性格,以前粗枝大叶的人,会被训练成逻辑严密,思路清晰。一团火,渐渐也能冷却下来,只是偶尔绽放一下。几个人拉上窗帘,头挨着头面不改色的看《电锯惊魂》1-7部和《斯巴达克斯》,其中还逗哏的穿插关于主角们伤口位置的笑料。互相戏谑,伴着黄昏的落日,当然更多是月光,挥舞着白大褂为各自微不足道的进步欢呼。砖头厚的书,一本又一本,唯一上课要抢前排座位的狂躁症人群,夜夜自习室落寞的背影。
曾经以为自己会走完这条路,直到一天清晨下床昏厥,瞬间下颌骨紧贴大地,刻骨的疼痛和鲜血的温热让我又恢复了些许模糊的意识,挣扎着爬上床,大口的喘息,这一秒,我大脑无比清醒,身体却沉重似铅,如果有灵魂的话,不知有没有游离出体外,仅瞬间就懂了三个字——来不及。
曾经,看过其他生命的火焰在眼前熄灭,无论前一秒如何健康,如何强壮,如何辉煌,后一秒都变得冰冷僵硬,戛然而止,碾做尘土。“如果我还能活下去,绝对不辜负自己的人生。”唯一的念头,改变了我之后的人生轨迹。
偶尔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或许其他人当做科普,而我,却嗅到些许心酸。
来不及青春年少的时候谈一场恋爱;
来不及放下手里的事陪伴父母老去;
来不及挽救已身患肝癌晚期的亲人;
来不及和即将远去他乡的伙伴道别……
谁也不知道哪一个瞬间就是永别。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还在乎拥有什么,唯有不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