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条公式:少子化加剧,再加上愈发严重的老龄化,等于延迟退休。
刚开始少子化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反正自己结婚了,别人生不生孩子,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后来才明白,关系还特别大。
首先,少子化的出现,后续的新生血脉,会逐渐减少。其次,出生的人数,和退休的人数,差距越来越大。这个时候,老龄化就不可避免了。
新生血脉少了,老人多了,养老的压力大了,就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延迟退休。
延迟几年退休,让养老的压力缓解下来,同时也让人创造更多劳动的价值。这,对于宏观来说,那是有好处的。只是,对于个体来说,忧虑就越来越大了。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80后和90后,乃至于后续的00后,以此类推下去,都需要面临“延退”的问题。“活到老,干到老”将成为现实。
只能说,个人是渺小的,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的身上,便是一座山。
02
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未来,有可能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
上岸比较早的60后,可能不会赶上延退的第一班车。但是,某些70后,就不好说了。当然,80后是铁板钉钉要上车的。后续的新生代,也要如此。
对此,有些人就提出了疑惑,65岁退休,难道一辈子就只能跟“工作”相伴左右了吗?
参考日韩的情况,有很多65岁的老人,依旧跟年轻人挤地铁,挤公交,甚至抢工作,竞争特别激烈。试想,你不去工作,不去争夺生存的资源,又怎么可能活下去呢?
从整个东亚的情况来看,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普及,以及观念的转变,不生孩子的人会越来越多,单身的老人数不胜数。为了让老年人有事儿做,继续发光发热,只能延退了。
很多人不明白,难道“养老”的压力,真的有如此之大呢?
网络上有个数据,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
人口衰退,老人增多,年轻人减少,同时资源不够,那整体的养老压力,是不容乐观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抢医疗资源的时代,即将到来。
老人占了小部分,问题不大。当老人的比例超过了一定的范围时,问题就牵扯到每个人了。
03
谈到延退,其实有一个矛盾:非编制的普通人,22岁本科毕业,25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到了35岁就失业了。同时,他们需要65岁才能退休。
中间这三十年,这些人该怎么办呢?要么送外卖,要么送快递,要么找零工,要么干苦力,要么省吃俭用。反正,每个人都只能“自渡”。
要知道,别人环境不好,你的环境也不好,大家都面临相似的问题,那又能顾及到谁呢?
为什么现在的人,如此重视赚钱?因为他们知道,没有钱,中晚年就真的凄凉了。哪怕这个世界存在上帝,他也没能力“渡”如此之多的中老年人。
当下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工作强度如此之大,生病的概率越来越高,普通人真的有这个能力和寿命,熬到65岁吗?
有一些中年人,四十来岁就没了,或者59岁之前就离开了。还有些比较倒霉的老人,人到六十,刚领了养老金几个月,就匆匆离去了。
生活,便是如此,没有那么多的得偿所愿,只有事与愿违。每个人,是时候要想想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了,到底是保命要紧,还是透支健康打工要紧?
04
谈到这里,有些人会特别不解,为什么养老的资源,会不够呢?
养老压力倍增,这是表面的问题。而根源在于,喝水的中老年人多了,挑水的年轻人少了。
养老的资源,就是一个大池子。60后和70后,让养老的资源充足了。那40后和50后,就能安享晚年了。事实上,60后和70后的人数,比40后和50后还要多。
年轻人多于老年人,那池子的资源,肯定是充足的。
当下,随着少子化的出现,老年人多于年轻人。这里的“多”,是好几倍的意思。试想,一个年轻人,养得起几个老年人吗?养不起。
既然老年人比年轻人还要多,那池子里面的资源,是不够的。因为资源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年轻人创造的。不然,为什么当下都在催婚呢?
对于一部分70后,全体的80后,以及后续的新生代来说,要做好最坏的准备了。要么是年轻人需要为父母养老,要么是中老年人需要延退。反正,普通人的钱,是不够用的。
资源不可能凭空出现,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这是无解的问题。至于人工智能养老,哪怕发展了,普通家庭也给不起这个钱。
每个人,都只能自谋出路,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