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使命:认识好奇心,同时唤醒好奇心
1、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认识好奇对快乐、生活、孩子、成就的影响,并学习如何保持好奇
2、作者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1)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前者让我们停留在浅显知道的表现,后者让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引发更多的探索欲,进而实现知识革新或创新;
2)孩子探索这个世界一开始是用“指”或者“嗯嗯啊啊”这样的声音,当父母能够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做出正确回应,会让孩子对未知保持好奇
3)导演劳埃德持续6年满足好奇心式的读书,让他走出抑郁
4)当我们的对自己的工作保持好奇心时,会更容易让自己坚持下去,面对困难的时候也更容易愿意接受挑战
如何保持好奇?
1)虚怀若谷,保持认知谦逊
2)狐猬法则,学习广博,同时具备精通,T型人才
3)遇事找到关键“为什么”
4)专注当下,哪怕是每天重复煎鸡蛋,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美好,如果前2分钟感觉无聊,就继续4分钟
5)做一个思想工匠、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
6)建立知识体系,发现知识的乐趣
7)变谜题为奥秘,谜题为求答,奥秘为探索
3、能否用作者书中的方法解决自己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1)当我感到无聊的时候,专注于当下所做的事
2)当自己知识焦虑的时候,就去读书
4、自己能否用简单的语言向别人解释清楚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引言:人类的第四驱动力
约翰·劳埃德,是一名电视制作人和导演,他排红了一些演员和电影明星,其中就包括《憨豆先生》的主演罗温·艾金森,他在40岁的时候就获得了终身成就奖。
但是后来,他的事业遭遇了瓶颈,因此患上了抑郁症。为了摆脱抑郁症,他开始读书,他选择跟随自己的好奇心,对什么有兴趣就读什么。经过六年的知识探寻,他的抑郁症逐渐改善,他说,这世上没有比好奇心更重要的东西了。
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有三个基本相同的驱动区:食物、性和庇护所。除此之外,人类拥有第四驱动力:好奇心。
一、两类好奇心
1、消遣性好奇
对未知的一份好奇,但仅停留在我不知道我想知道,比如最近的明星八卦,国际国内新闻,因为自己小世界的空洞,而通过刷抖音、朋友圈,今日头条填补时间上的无聊,仅仅只是消遣,难以因为这份好奇产生更多价值和意义。
2、认知性好奇
更深入、更系统更努力的去探索未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知道”这个浅显的层面。对个人而言认知性好奇让他达到专业精通的境界,对组织或国家而言,他激发创造力,引发创新。那些能够带来革命性突破的人都是拥有认知性好奇的人。
二、好奇心的原理
1、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未受控制的好奇心容易导致冲动,具有危险性。比如,它驱使孩子偷食香烟,让人点击未知链接。另一方面,它能带来专业知识的积累。比如,它让我们读完一本书,学习一门语言。
2、好奇心给人愉悦感
研究显示,那些激起人们好奇心的问题会刺激大脑中的尾状核。而尾状核里密布着传递多巴胺的神经元。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产生愉悦感。也就是说,好奇心能给人愉悦感。
3、儿童的好奇心离不开父母的参与
在孩子会说话之前,他们是用“手指”来认识这个世界的,对于看不明白的事物他们会用手指给父母,嘴巴里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其实就是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但还无法用组织语言来表达。所以父母对孩子“指”这个行为的回应将影响着他们是否对这个世界依然保持着好奇。
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得到了他所“指”的东西,他就知道“指”这个动作是得到。如果他听到了所指东西的名字,他们就知道“指”的动作是获取信息的方式。如果他们“指”了之后,没有得到任何反馈,他们将不会再有“指”的动作。
4、好奇心来自于信息缺口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对某类信息的无知时,会产生更多学习的渴望;对于未知之秘,人们一对对此怀有强烈的好奇。
5、网络挤压好奇心
我们基本上所有好奇的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答案太容易获得,这让我们不愿花更多的时间自己深入探索去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大脑理解和记住的东西越来越少,造成认知能力衰退。
6、好奇心的两大阻碍
1)过分自信
过分自信阻断探索更多未知。心理学家证明,人们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存在过分自信效应。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无论是开车还是教育小孩,自己的水平都高于平均值。过分自信陷入“无知的快乐”
2)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者,常有焦虑感和不确定感。
心理学家托德·卡什丹说,焦虑和好奇是两个反向系统。作者认为,恐惧会杀死好奇心。好奇心需要一种不确定性来激发,可是如果过于不确定,它又会被禁锢。
三、好奇心的红利
1、好奇心对成功的影响
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好奇心对学习成绩的贡献与责任心基本相同。这两者相加对人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智力。研究人员冯·斯蒂姆认为,好奇心可能是影响个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将智力、坚持和对新事物的渴望结合在了一起。
2、互联网让聪明的人更聪明,笨的人更笨
媒体使用习惯研究者维姬·赖德奥特说,互联网时代,网络并没有缩小成就的差距,反而加大了浪费时间的差距。
那些善用互联网的人,会利用它加深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他们将网络作为持卖性智力探索的跳板。比如他们利用网络学习一门语言、—门学科,用它分享求知的热情、交流想法。
反之,有些人用网络玩游戏、吵架、俞懒。i这些人把好奇心交给了别人,久而久之,就忘了该怎么使用它。
正如作家凯文·德拉姆所说:互联网正在让聪明的人更聪明,笨的人更笨。而未来,属于那些具有好奇心的人。
四、保持好奇心的七种方法
1、虚心若谷
沃尔特·迪士尼创办了迪士尼公司。他去世后,公司开始走下坡路。作者认为,迪士尼公司未能延续早期辉煌的部分原因,即是没能将创始人的好奇心这一精神传承下来。
史蒂夫·乔布斯在评价迪士尼CEO时说,在迪士尼遭遇—连串失败时,皮克斯(电脑动画制作公司)出品了一部又一部优秀电影。但迪士尼的CEo在与皮克斯打交道的20年中,在皮克斯一共只待过约两个半小时。他对皮克斯从不好奇,而拥有好奇心是多么重要。
傲慢、过分自信,使人不思进取,失去好奇心。
2、建立知识体系
好想法,并不是临到需要时苦思冥想就能萌发的。它的产生植根于创造者的长期积累。就像我们所说的尤里卡时刻,即某个想法不请自来。这一灵感的闪现,不是意外,而是源自对知识长久的储备和推敲。
作者说,已有知识的储备越多,新知识就能被同化得越好,且有着更高的创新性可能。这就是知识的群聚效应。
3.要有“狐猬"精神
古希腊诗人阿尔齐洛科斯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换言之,狐狸博学,刺猬专精。而在当代,我们要拥有"狐猬"精神,才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
“狐猬"们拥有IBM提倡的T型知识结构"。也就是工作者能将某一项资深技术和对其他学科的广泛了解相结合。
比如查理·芒格,他就像一只狐猬。一方面,他精通股票的选择技巧,在买卖方面的经验无人能及。另一方面,他阅读大量自己专业以外的书籍,并将它们进行整合。当他面对一项业务时,会从数学、经济学、工程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来审视。
4.询问关键的“为什么”
当选择放弃时,试试问问自己“我放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否符合《放弃的艺术》,我坚持是“为什么”努力又是为什么?多问为什么会让你找到事件背后的真相。
5、做一个思想工匠
作为一个“思想工匠”,对事物的探索,不仅要有总体规划,也要钻研细节,既要关注过程,也要注重结果。
6、质疑你的“标签”
先锋艺术家、作曲人约翰·凯奇说,如果2分钟后,你仍然觉得某个东西很无聊,试试4分钟。如果依然无聊,就8分钟、16分钟、32分钟,直到你发现,原来它一点都不无聊。
比如,劳拉·麦金纳尼在念大学时,曾在麦当劳打工。每天早餐时间,她要经手400多个鸡蛋。她把蛋敲碎,打散,煎熟,取出,周而复始地重复这一动作。可想而知,这项工作有多无聊。
后来,她开始对鸡蛋产生兴趣,思考它们如何因为疑固而变熟,甚至把眼前的鸟蛋想象成蛋白质在与"热量勇士"战斗。有时,这些鸡蛋会让她想到魏玛时期德国的鸡蛋价格。有时,她会从鸡蛋联想到道德问题。总之,对麦金纳尼来说,对鸡蛋的认知已远非从前。
当我们被迫把时间花在乏味的事物上时,是否想过,把这些平常的事,变为能激起好奇心的事?一方面,如果我们必须投入时间,那么别轻易浪费了时间,让自己在无聊中度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开始对它们感兴趣,就会更乐意投入时间。
来吧,开始质疑你的茶匙,在普通事物中发现乐趣,将无聊变为不无聊
7.将谜题变为奥秘
作者说,谜题被解决后,我们就不再需要好奇心的驱动。而奥秘则需要我们永不停歇的探寻精神。所以,当我们遇到谜题时,要不断提醒自己其背后的奥秘所在。因为这个发现,也许能陪伴我们很长时间,并能给予我们更持久的快乐。
当我们探索的奥秘越多,收集的信息就越多,知识的涉猎就会越广阔。
结语:
干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永葆青春的探寻。而截至目前,我们身体的衰老仍然无法有效逆转。
所幸,我们知道了另一个保持年轻的秘密。那,就是好奇心。让我们一起不断强化认识性好奇,—起永不老去。
好奇心像肌肉一样是可以被锻炼的。
当孩子问我们很多为什么时,如果我们有丰厚的知识,就会引发孩子想要探索更多未知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