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是我国的zui后一位皇帝,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但你知道他为什么会当上皇帝吗?按照古代的继承制,即便他的祖父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但轮到他当皇帝的几率还是很小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那他为什么会从醇亲王的子嗣变成天子呢?这一切都和皇宫里的慈禧脱不了关系。
除去在历史课本上了解的知识,我之前还看过一本叫《大太监李莲英》的书,讲述的是慈禧身边的亲信太监李莲英的故事,从他的身上侧面的略微了解了一下她。在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回忆录中,我对慈禧的认知又一步加深了,毕竟是作者亲述,读起来更有意思,也感觉更加真实。
历史上有两个女“皇帝”,一个是武则天,另一个当属慈禧了,她虽没有明确的自称皇帝,但她干的事儿却暴露了她内心称帝的想法。
慈禧原本是一个宫女,由于给咸丰生了儿子提升为贵妃,又因儿子是独子当了皇帝,于是成了太后。这看起来是普通人家的姑娘嫁入豪门后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剧本,但她偏偏不按照剧本的走向来,另辟了一条路。
咸丰帝在去世前曾任命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儿子载淳就位。一位御史奏请慈禧西太后和慈安东太后两位太后垂帘听政,但是遭到他们的驳斥。于是慈禧诱骗慈安,想方设法将他们逮捕,然后改年号为“同治”,意思是两太后一同治政。
这就是慈禧权利欲 望的开端。尝到了甜头,就很难不再吃下去。
慈禧的儿子同治死于天花,按照祖秩,应该从同治的子嗣中选一位继承,无嗣就该从近支晚辈里选立。但那样一来,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再去垂帘听政就不成了。因此她不给儿子立嗣,却把外甥载湉要去做儿子(溥仪的二叔)立号“光绪”。
慈禧舍不得丢开到手的权力,只要可能,她还要把它扩大到可能达到的任何程度。
慈禧是个有野心的人,也是脾气糟糕的人。在光绪年间,她的脾气越发喜怒无常了,奴仆挨打杖毙的情况不算稀罕事。有一个太监陪她下棋,说了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慈禧立刻发怒,就叫人把这个太监拉了出去活活打死了。
咸丰帝有先见之明,在去世前就知道慈禧会恃尊跋扈,难以控制,于是他留给慈安太后一份朱谕用以克制她。慈禧知道后,就想方设法哄骗慈安,让她烧了咸丰帝的遗诏。
结果可想而知,过了不久,东太后就暴毙宫中了。
东太后的死让慈禧更加肆无忌惮了。身边的人就越发取信讨好她,溥仪的祖父为了让太后有个玩的地方,便将海军经费挪出来修建颐和园,不顾水灾灾情。更甚者,溥仪的外祖父荣禄在洋兵侵占国家时,为了不让洋人追究慈禧的责任,不让她归政,授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原本光绪大婚后,慈禧就该上交权利,但她可不干,到手的东西怎么可能再还回去,况且她一直就是把光绪当成了工具,一个替她做面子工程的傀儡,不然你以为她为什么让光绪叫她“爸爸”呢!这样的傀儡生涯,直到他38岁死亡时结束。
那为什么皇位会到溥仪身上呢?
有人说光绪的死是因为袁世凯和庆亲王奕劻的阴谋,当慈禧得知袁世凯准备废掉光绪,推戴奕劻的儿子载振为皇帝这一消息时,自己却病倒了,她意识到这是爱新觉罗皇朝的厄运,也是她个人的厄运,于是她选取了溥仪为嗣,封他的父亲为摄政王。
溥仪的解释是一方面由于她当时不相信自己会死得这么快,她和小皇帝之间有个听话的摄政王,即便当了太皇太后也还是和自己听政一样。另一方面,她觉得选定的摄政王是光绪的亲兄弟,按照常理,这样的人对袁世凯有警惕性。于此,爱新觉罗.溥仪就开始了他当皇帝的前半生。
慈禧对于权利的抓取直到生命的zui后一刻,在她心中,自己早已是万人之上的“皇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