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
钱不是人生价值的判定标准——狭窄框架效应:只会盯着钱就会忽略事情的本质
理查德*塞勒(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研究团队对出租车司机做了研究,这个行业的生意是要分淡季和旺季的,通常情况都是在旺季,早上8点出车,下午3点数了数口袋。觉得今天赚够了,于是就收工了回家了;在淡季呢,到晚上8点钱依然还没挣够,但是你心里想,公司的份钱,今天的油钱都没挣够,所以一直在街上开车。这就是普通人的做法么,选择用钱这个维度来限定自己的生活么?这正是我们正常人的反应?但是呢,只要我们稍微装个身就会发现,这个想法和行为其实很傻的,我们忽略了旺季的本身的特点了,旺季嘛,就是如果你在街上开车单位时间挣的多嘛,也就是边际成本在降低,所以旺季的时候我们拼命工作才是正确的,恨不得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晚上10点;反看淡季的时候,反正我在街上开车收益相对也较小,而且成本也很大,那还不如休息,养养身体,陪伴家人,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所以当我们锚定的那个对象错了,比如说出租车司机锚定了钱,你的行为有可能就是错的。但是为什么那些天天干这个工作非常辛苦的出租车司机,他们想不到呢?很简单,因为钱这个目标,遮蔽了他的视野。
*锚定效应:指的就是一个锚一样的东西、观念,会成为你判断所有事情的标准。
不要光笑话他们,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样的效应。理查德·塞勒和他的团队还为这个现象专门起了一个名字,叫“狭窄框架效应”。就是当框架非常窄的时候,你在框架之中,你实际上看不到世界的全貌。所以钱不是一个好框架。
为了进一步说明,我再说个段子。
有一哥们去蹦极,然后他就问多少钱蹦一次?那人说260。贵了,便宜点。
行,你要多少钱?哟,还能还价呢。对,多少钱都有,最便宜十块钱。哦,那有什么区别呢?区别不大,就是价格越便宜,这绳啊就越细。
人的本质就是一段时间——一个人要变得有价值,那就得经营好自己得时间
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结束,不就是一段时间么?我们怎么利用这段时间,去成为我们想成为的那个人,不就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么?向死而生,当你逝去,你的墓志铭会有些什么?除了姓名、照片和生卒年月,回首往事,你能给别人那儿留下什么,或者这个世界会因你的存在多些什么,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产生增量,而变得不一样。我们的人生价值也因为这个增量而变得不同,变得有价值。而时间就是这个增量的源头,如何用好时间变得很有价值。
经营好时间的5个台阶
锚定时间——提升自己,让同一段时间产生更多的价值
人的忍耐和承受习惯是不一样的,空间上的糟糕体验所花费的精力比起在时间上的要少的多
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住的地方尽量选择离公司近一点,因为这样我们可以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做别的时间,也就是为生活的丰富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多元收益——用一段时间获得经济效益以外的价值
用一段时间获得经济效益以外的价值
花时间做事——获得本事,见识——与未来可能成为很棒的人在一起协作
复制时间——用协作、演讲和跨界的方式,给时间的价值做“乘法”
用一份时间去不断复制,产生更多的价值。
不断去跨届,用每个行业的20%去为自己赋能。
乘法原则
营造预期——营造别人对自己的稳定预期,让未来的时间在当下产生价值
股票——上市公司在未来收益折现到今天的价值
做一个”上市公司“式的人,经营好自己的未来的价值起点,也就是做到”靠谱“就好了
靠谱: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
给自己的伙伴提供一种确定性,只要他对你的未来有确定性的预期,自己不就是一个上市公司么?
经营好未来的时间,做到靠谱。
购买时间——通过购买别人的时间来为自己创造价值。
缺少信任,生活将寸步难行,
花钱的本质——凝结在它身上的背后的大量人的时间。
当我们没有足够的信任,花钱购买往往是最便宜,最快捷的方法。
钱会帮我们过滤掉很多干扰因素。因为有交易,所以会相互负责,这是保证可靠性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