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最近葱姜蒜吃得有点多,又或者本该降温的天气又日渐闷热,我每次张开血淋淋的深渊巨口时都会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会从嘴里蹦出一些污言秽语的句子从某些人的鼻孔里钻进去,戳中他们内心深处那块最柔软的地方。
近来的天空也略显奇怪,明明阳光普照,但随时都得提防大雨倾盆。虽都是转瞬即逝的凉爽,却也让空气里贴上了一层潮湿的薄膜,润了干涸的大地,却没能滋润自诩断肠之人的心,倒是让他们湿了眼眶。似有若无的伤感气氛从某些抑郁的心脏里向外侧漏,然后在我的四周蔓延、铺展,就连辣椒花椒的香喷喷口味也难以屏蔽这股凄凄惨惨戚戚的氛围,简直让人无处可藏。
一开始我本以为他们口中的“丧”只不过是一种全新的自我调侃,可后来发现他们真的超级在意情绪的渲染,让大脑变得敏感,夜夜愁思感叹,不肯好好吃饭,自我防卫机制下催生的情绪波动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威胁人类命运的全球变暖,所以干嘛非得千丝万绪都丝连藕断,不如看着我这段这么押韵的段落说句666再点个赞。
就像我每年总有那么三百六十五天不想上班一样,有些人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会突然莫名地踌躇不安、又烦又躁、恍恍惚惚、若有所失,就那么沉溺在一种难以自拔的状态当中。
这时候,脑子像是蒙上了一层裹豆腐的油布,然后被扔上天空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甩来甩去,变得有些神志不清、昏昏沉沉,唯独那些凄凉的记忆充斥脑海,溢出神经抵达心脏——心痛取代了心安,想要倾吐不快却又如骨鲠在喉般不知该如何说起,最后连呼吸都觉得不顺畅了。于是在听到“抑郁症”这个关键词的时候焦虑与不安便侵占了每一个毛孔,顿感立毛肌收缩,又无法眨巴着眼一笑置之,最终恍然大悟:原来我他妈也是个忧郁的小公举。
这种情况我琢磨着不能被称作“抑郁症”的症状,但为了显得更加专业一些,咱们还是负责任地分类考虑:如果是女人,那她可能需要一张姨妈巾;如果是男人,那他估计入戏太深成了精。
每个人都会矫情,我写这篇文章也是因为矫情,自个儿一个人矫情矫情再自嘲一番倒也乐呵。但可笑的是,有的人并不去试图走出这种情绪,而是放任自流,更甚者沉浸于此,倾向于将自己设定成一个悲情角色,并习惯性地做出相应的心理反馈,让可控的意识变成了不可控的潜意识还浑然不觉,许多原本简单的事情想得复杂,还自认为想得深远、自诩看透人性、觉得自己阅历丰富,高高在上,恨不得冷眼观世,有人来问还可以指点江山。若得到反驳也能自我安慰:那是因为他没有经历过,不能理解我……最终在脑海中演变成“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理解我”的无聊想法,惹人发笑。
其实不过是情绪成瘾,无节制的纵欲与意淫罢了。
是不是生存不再是威胁,生活的目标又遥不可及,就连感受快乐的方式也变得扭曲了?我本以为这是王道热血漫反派才会出现的心理问题,最终还会被主角嘴炮治愈。只可惜现实世界里极少会出现一个能打出一记三观修正拳的英雄。
事实上,屋子里的人真的就睡得那么熟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能叫醒一个睡着的人,但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其实大多数人心里边都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什么才叫“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也知道何可为何能不为,更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但为什么就是不肯摈弃那些负面的情绪呢?
用冠冕堂皇的话来讲,是因为需要一个宣泄的口子,是一种自我调节;用不太客气的话来讲,是因为作、犯贱。有趣的是,有的人偏偏觉得这两个侮辱性质的词儿还不算贬义,只是站在高处摇摇欲坠的跳梁小丑对自己的讽刺,迟早他们也会掉下来,摔得很疼很重,到那时就会明白自己的感受——说白了,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内心加戏,找点存在感罢了。
秋天来了,又到了怀古伤今的季节。
上帝是公平的,在喜帖满天飞的十月以前,总会有一段不那么喜庆的日子。或许是因为生活,又或许是因为感情,牛头马面戴上手套,打了个响指,把一个个大大“衰”字随机性地扔在了一半人的头顶,有的人觉得这个字儿不太吉利,就把它缩减了几个笔画,变成了“丧”,然后心安理得地顶在脑袋上出了门。
在这个宣称娱乐至死却并不怎么娱乐的时代,“哀思的咏”似乎成了文艺青年们的标配,就连“一抹淡淡的愁意”这样的陈词滥调也以偏概全成为了文艺的代名词,一篇文章也不是在意内容,而是它的文笔能给出什么样的感觉。似乎池塘里的鱼儿向往蔚蓝的大海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悲哀;似乎岩缝里的小草不再励志反而略显孤独;似乎人群中不作附庸便是一种不合群的表现;似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不能被理解,否则就失去了那么点内涵。
其实,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情绪的宣泄与过渡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属于生物应激性调控的正常现象。
但凡事皆有度,过渡沉溺于伤感的情绪中,会让自己误以为它是一种常态,从而形成惯性思维,面对全新的事物时的第一反应从积极变得消极、胆怯,这是极其糟糕的一种状态,它会让人难以接受改变——无论这样的改变是好是坏,总会因为一些不确定因素而焦虑、不安,甚至会由于“背叛”了原有的思维模式而产生负罪感。
这是一种情绪的旋涡:遭遇挫折,伤心、害怕;然后遇见新事物,陷入不安、焦虑,从而产生距离感;于是迫切想要接受,又陷入不安,然后更加焦虑;最终无论错过与否,都会更加害怕接触新的东西。其实这有什么可怕的呢?难道你会因为被乌龟咬了就害怕兔子吗?乌龟和兔子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东西,全新的生活和过去的挫折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你为什么要连续几天都在这样的情绪里沉跌,不肯向前迈出一步呢?不是因为你拥有悲情主角的忧郁,也不是因为你的经历与众不同,只是因为你是个胆小鬼,但你的内心又还残有一种渴望,一种对快乐的欲望,你期望有人能钻透你的内心,将你带入更远的天地,但你却又不肯率先一步打开心扉,只知道在那里塑造自己的悲剧人设,等待别人的理解,可没有人理解——或者说你下意识地反驳别人的善意,然后你陷入自责,陷入焦虑与不安,你以为你把自己放在了距离喧嚣最远的房间,单独隔离,任由悲伤蔓延、寂寞盘旋……emm,是不是感觉还不错,挺像某些偶像剧主角的?
按照这个逻辑,看来大家都挺喜欢玩角色扮演游戏的,这恰巧是我有所了解的,所以现在我们来聊聊我感兴趣的东西吧!
前几天我又重新打了一遍《黑魂3》,里面有一个关卡很有意思:你控制着主角,击败了一路上强大的敌人,好不容易攒足了能够升级和购买道具的“魂”,然后你站在一个悬崖边上,你能看到一个孤立的高塔在远处耸立,但是你的眼前除了飘落的雪花没有任何前进的道路,向前一步便是万丈深渊。你的直觉以及玩《黑魂1》的经历告诉你,你只需要踏出去,走过去,就有极大的可能抵达!你拿出你的望远镜,你看见那里有一位美丽的少女,还有梦寐以求的篝火……但是你却依然踌躇,因为你曾经无数次摔下悬崖,你害怕眼前再一次出现熟悉的“YOU DIED”,这样你一路上击败的敌人会复活、你好不容易攒足的灵魂会清零,你之前走过的道路将毫无意义,做出的努力也会付之东流,你花时间做的所有一切都将重新来过。
你,会踏出那一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