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心理悬疑小说,直面经受不住考验的人性

小冒坚持原创的day366 五星安利大家法国大师级作家——米歇尔•普西。

一直很喜欢充满悬念的小说,然而一直陷入自己的舒适区。看来看去,都是几个熟悉的作家,那些为大众熟知的畅销书。

比如东野圭吾,伊坂幸太郎,今年多了一个马克·李维。

当然,我自己对悬疑推理的定义很宽泛,所以也明白比如像马克·李维不算是严格意义的悬疑作家。

就是喜欢看那些加入了悬疑成分的故事:

悬疑X爱情,悬疑X历史,悬疑X犯罪,还有今天要推荐的这本“悬疑X人性”的故事——

《永远不要忘记》


作者:米歇尔•普西,法国排名前三的畅销书作家,荣获15项文学大奖。普西用学者的深入观察对人性善恶进行独特解读,加上对景致的细腻铺陈和曲折悬疑的情节布局,让他在法国文坛独树一帜。

一个离奇出现的美丽女孩,满身伤痕,跳下悬崖身亡,恰巧目睹这一切但无力挽回的青年贾迈勒,本以为自己只是见证悲剧的路人,却不想自己一步一步落入看不见的迷局,似乎有人刻意引导他,去发现一个细思恐极的惊人事实:

这案件似乎是十年前的重演。

十年前,法国诺曼底地区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恶性案件——19岁女孩莫甘娜遭遇侵犯并被扼颈致死后扔下悬崖。两个月后,另一名女孩米尔蒂在另一地区被同样的犯罪手法杀害。警方随即将案件定性为连环杀人案,开始了并案调查,整个诺曼底地区陷入恐慌,然而凶手销声匿迹,此后十年再没有同类案件发生。

十年间,警方调查毫无进展,两家受害人家属自发成立的调查小组,命名为“永远不要忘记”,也是毫无收获,眼看追诉期即将到期,再一次爆发的案件,是凶手重现的挑衅?还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惊天阴谋?

剧情介绍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我已经把重要情节的一大部分都剧透完了?我看到这里,也以为这个故事的走向和结局呼之欲出,但

其实这部小说最妙的地方,从这里才刚刚开始。

(一)围绕故事的谜题,环环相扣。

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故事,悬疑题材最棒的一点,不就是你永远猜错线索的指向,猜不中结局。

随着故事的推进,你会和主人公贾迈勒一样,从坚定满满要为自己洗脱嫌疑,还原事实,到逐渐因为惊人的重演,想要追寻十年前的真相,再到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每一段顺理成章的推进,下一段,可能就要“平地起惊雷”——

一句话,非常过瘾。

(二)大量心理描写和场景铺陈,突出人物的人性特点,赋予故事3D感官效果。

我以前更喜欢看那些改编为影视作品后的悬疑推理小说,是因为小说和影视化的作品可以有机结合,丰富我对整个故事的理解。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与其太计较有没有高度还原,不如取其精华,娱乐自己。

尤其是外国小说,不知道是不是隔着翻译和人文背景的巨大差异,我总觉得很多故事,更多是剧情吸引人,文字本身很朴实,有些情节甚至很平淡,阅读过程就是为最后的答案——简而言之,比较难有强烈的代入感。

这本书采用了主人公的视角,所以会有大量的心理活动,非常写实和具体。非客观的视角,情感互动很强烈,而且也有助于增加很多悬念——主观视角注定是片面滞后的。

而且作者对环境和场景的描写很生动,所以对读者而言,即使是陌生的诺曼底地区,也很容易想象出一个3d的场景。容易理解,才容易有真实感。

文字虽然还是朴实,但很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立体,阅读过程中一直联想不断。

(三)人性似乎真的不能直视,更经不起考验。

每个人物,都不是完美无瑕,充满瑕疵,矛盾,自私,非常有人情世故。

关于“自信与他信”

故事里主人公经历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过程,一个正常的普通人,从坚定不移,到自我怀疑,再到自我否定的变化。

这个故事深刻地让你发现,心理强大真的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我们以为的自信,很大程度是来源于外界对你的判断和评价,而非真正的自我定位。一旦周围对你全盘否定,你究竟有没有强大的心理,抵御住一切怀疑,毅然决然相信自己?

能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无坚不摧,无懈可击。

关于人性

我非常赞同这本书的观点,人性经不住考验,所以不要轻易考验别人,或者轻信自己放松警惕。

之前看东野圭吾的《恶意》时,你也会发现,来自人与人之间毫无缘由的恶意原来可以那么罪恶深重,又莫名其妙。

这部《永远不要忘记》也是如此,剧情精彩,但更值得深思的是,一连串迷雾式的连环悲剧,起因都是令人心寒的人性,那些抑制不了的执念和邪念。

在真实的世界,单纯相信人性本善不太现实,但是每个人应该要相信,人性可以向善,我们不是要变成完美无瑕的人,而是在每一个犹豫挣扎的瞬间,有勇气有能力有决心不做坏事,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这本书我也是被她的编辑所安利的,真的很棒,所以准备去搜索米歇尔•普西其他几部已在中国出版的作品《直到那一天》《她不是我妈妈》《时间杀手》。

计划下一本就是《直到那一天》。这是普西的巅峰代表作,不但登上法国亚马逊书店排行榜第1名,更以当年销量过百万册的亮眼佳绩让他跻身法国年度十大畅销作家之列!本书。英国版上市后位居《泰晤士报》畅销书榜第2名。

对啦,这部书,还给我一个巨大的启示:绝美的诱惑通常致命,有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让人性的缺点占据上风。


 作者:小冒,热爱阅读,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公众号、豆瓣、头条、简书等多平台@芸淡风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小伙伴身上学习的优秀品质: 1.做事具有目标感 2.说话有条理,给别人建议使最好分条目讲,让人家好执行 3.情真...
    Even依文阅读 149评论 0 0
  • 辩题:60岁的老人和6岁的孩子,你会把座位留给谁? 在上下学的时间点,我们时常看到,六十岁左右的老人送六七岁的孩子...
    珥尘阅读 750评论 4 0
  •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住在小城一条富有悠久历史的街道——牛行街。那时的家在临街的路边,是一座不大不小的院落。 院落...
    榆橼阅读 277评论 0 0
  • 今天晨读给我们介绍了传统的写作顺序:明确目标、确定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内容、拟定初稿、修改成稿六个部分。 01明确...
    小碗月牙阅读 102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