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世上最悲伤的事情是什么?
不是别人比你漂亮比你瘦,而是你在电影院里遇到一个熊孩子。
上个月,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去看电影。很大的放映厅,冷气也正好,后排坐的是一对夫妻,和他们七八岁的孩子。
才开场,小男孩的脚,就几次踢到了我的座位。电影上演二十分钟,小男孩要父母去给他买冰可乐。因为父母不同意,小男孩开始大喊大叫。待到他父亲买了可乐回来,小男孩又玩起了手机游戏,开着扬声器,简直要盖过影片音效。
我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好声好气回头对男孩父母说:麻烦您管管他行吗?
男孩父母瞪了我一眼,怼了回来:他还是个孩子,你就不能体谅下吗?
我简直气得要爆炸了。可没等我心情平复下来,却感觉到后脑一凉,原来熊孩子直接把可乐倒我头上了。
突然就想起了那句话:哪里有什么熊孩子,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熊父母。
02
为何现在教育成本越来越高,熊孩子却越来越多?
答案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来自父母的娇惯,和教育方式的失误。
周末,看电视,偶然发现《变形计》居然还在播出。
这是一档城乡青少年“互换生活”的节目。简单说,就是让来自农村的孩子去城市家庭生活,城市的孩子,需要短期在农村生活,用环境互换来改变自我。
差不多从十年前开始,我就是这档电视节目的忠实观众。
很多人看到《变形计》,看到的,只是各种各样的问题少年,与他们骂打摔砸的叛逆行为。
事实上,少年们的故事只是明面上的主线,真正让人细思极恐的,是零碎画面映射的,当代中国不同类型父母的群像。
真的,如果你成为了这几种父母,那么你的孩子,成为熊孩子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
03
溺爱型
对于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孩子承担了一个家庭所有的爱与希望,因此最典型的父母类型就是溺爱型。
《变形计》的主人公刘思琦就是一个被宠坏的极端例子。她作为家里的小公主,不仅要什么有什么,甚至就连剪脚趾甲、吃饭、卷裤脚这种最基本的事,也有家人的帮忙,导致她的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现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一个个“巨婴”已经让大家见怪不怪了,而这样的孩子因为被过度保护,不仅不能独立生活,还丧失了面对困难的勇气与能力。
独裁型
除了予取予求的溺爱型,同样广泛存在于家庭教育中的,还有“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的独裁型。
刚播出的刘一鸣的父亲,就是一位典型的独裁型父亲。对于刘一鸣来说,他为孩子做出的选择才是正确的,因此在刘一鸣准备上高中的时候,父亲未经商量就为他报了卫校。而对于刘一鸣想当微商和纹身师的梦想,父亲也认为是不正经的兴趣。不尊重,成为横亘在父子俩之间的一道墙,缺乏沟通,让善良的刘一鸣走上与父母对抗之路。
操控型
婚姻观的改变,让单亲家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在这种家庭里面,家庭关系的复杂化,让教育成为一个更加敏感的事情。家庭的巨变,很容易让家长们陷入自怨自怜的处境,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在毫无商量的情况下,强迫他们按自己的意愿来生活。
《变形计》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像之前大热的陈新颖,父母离婚一个月后才告诉他,完全没有考虑应该给他一个缓冲的空间,和合理的解释。不仅如此,在问题发生以后,妈妈也没有耐心去聆听他的心声,而是变本加厉强迫性地控制他的一举一动,甚至是禁止陈新颖出门去找爸爸。把对配偶的怨气,转嫁在孩子身上,陈新颖的妈妈,也只是这许多单亲家庭中常见的类型之一。
丧偶式教育型
还有一种典型的情况,就是父母俱在,但因为各种原因一方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这也被称为丧偶式家庭。
《变形计》中的主人公张瀚文,从出生开始他的父亲因为长年在外工作,从来没有见过一面,直至8岁之前,最多只有从电话筒中听到父亲的声音。
人类的天性会驱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依恋感,然而这种依恋感的发展,不但会影响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同时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发展。张父缺席了张瀚文成长中最重要的早期八年,让他无法与家庭产生亲密关系。
很多情况下,糖与棍子的教育缺一不可,父母教育的平衡至关重要,追星少女陈思媛的父亲就是典型的三不管类型。沉迷于追星的陈思媛在母亲干涉自己的兴趣时,会转而去找父亲要钱。而陈思媛的父亲,从来都耐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为女儿过度追星的行为买单。
这种不作为的教育方式,也是当今时代,很多忙于工作的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孩子无法自控的情况下,也无法做出正确的引导。
物质唯上型
很多较富裕的家庭,家长们图省事,总是用物质来满足孩子。但他们总是困惑不已:我已经为你提供了一切,为什么还是不听话?
在变形计这个节目中,经常会看到城市主人公要钱的环节,为了要钱不惜对父母大打出手。很明显,这种要钱的习惯就是父母培养的。比如张迪,因为不想去上学,老爸给他提了一个条件:去三天给5000。这种暴发户式的威逼利诱,让孩子的三观从根本上走向了扭曲。
当然,问题家长,远不止节目中的这几种类型,但《变形计》确实让我感慨良多。
04
李嘉诚说过,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你在孩子身上犯过的错,总有一天,要加倍来偿还。
所有的父母,其实都没有等级,但一定有着层次。
网络上,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三流的父母,充其量只是孩子的保姆,对孩子百呼百应;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力争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言传身教;一流的父母,则是始终陪伴孩子左右,发现他们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让孩子成为最好的那一个。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
三流的父母,培养不出一流的孩子。一流的父母,才能让孩子出类拔萃。
所有父母们,也许都该反思下自己,认真考虑来一场变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