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詹姆斯·克利尔的《掌控习惯》,就想着今天就说说自己的心得,顺便分享一下这本书的一些干货吧。这本书我觉得最具颠覆我思维的两个观点。
第一,培养一个习惯最为重要的核心是要塑造一个身份。比如你想有每天晨跑的习惯,那么首先你要意识到你是一个跑步者;如果你想有健康饮食的习惯,那么你是一个营养师;如果你想有写作的习惯,那么你是一个作者。
第二,养成一个习惯重要的是频率。以前总听人问起,养成一个习惯要多少天,多少天,但是本书告诉我们,大脑的记忆和肌肉一样,重要的是次数,你可以一天做一次,两次,三次都没问题。只要次数够多,让大脑形成一种如膝跳反应一样,单凭本能就会去执行的习惯就可以。这种说法其实和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一书中阐述的系统一和系统二也可以得到佐证,系统一不需要经过大脑的仔细思索就可以完成,系统二则需要大脑的慎思之后才能做出决策,且系统二的部分行为经过不断的重复,会交由系统一执行,就像现在问你3+2的结果你随时可以脱口而出,但你是否还记得,你刚开始学加法时,掰着指头算数的场景。
那么要如何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呢,再文中介绍了习惯养成的循环链,“提示->渴望->反应->奖励” ,这样的一个循环链周而复始,从而养成一个习惯。
书中还阐述了每一个环节具体怎么做。这里我想到了中外一些书籍的差异,我们的书籍大部分是阐述一种思想,要靠我们自己去悟,比如《论语》“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菜根谭》里的“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势必潜消”。而国外的大部分就像是方法书,告诉你具体的答案以及解题步骤,就像是回答如何把大象装进冰箱,他们会告诉你三步:第一步打开冰箱,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 第三步关上冰箱门。当然啦,这不分好坏,见仁见智,也有可能是我读的书比较少或者是读的东西偏向性不同,才会造成这种看法。
提示的具体做法,是让它显而易见。比如,你要养着阅读的习惯,那么就放一本你想阅读的书籍在你的床头,或者在卫生间的置物板上,随时能给你心理下一个暗示。同时你也可以用习惯叠加的方法,比如你要养着叠被子的习惯,那么就可以把这个习惯叠加到早上起床穿上拖鞋之后,以后每次早起,你穿上拖鞋,就开始叠被子,慢慢的你就会开始养成习惯,我就是这样做的。记住一定要把新习惯添加到具体到具象的时间+地点+行为的老动作后。是早上起床穿上拖鞋后,而不是闹钟响了,这样抽象的行为。如果你没有想要要把新习惯叠加到哪,那么就先把每天固定不会变得行为记录下来吧。
1、起床穿鞋
2、刷牙洗脸
3、整理妆容
.....
然后再看看新的习惯可以叠加到哪些行为后面,同理,你要戒除一个坏习惯,就要让它不易发现,把你的switch放到衣柜的最上面,把你手机里的游戏和视频播放APP先暂时的删掉。这样更易戒断坏习惯。
渴望的具体做法,是让它具有吸引力。要养成一个习惯,必须要让它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可以用绑定喜好的方法,比如你喜欢看奈飞的节目,你可以在跑完30分钟的步后,看一集节目;喜欢吃火锅,可以坚持七天素食打卡之后,奖励自己一顿自制的低脂火锅,诸如此类。
心理学有个学术词叫羊群效应,说的是人都会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因此你也可以制作一个习惯相册,把你认为某项行为做的很突出的哪一部分人放在一起,做成相册,放在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面对坏习惯呢,你则可让它令人厌恶。比如吃一高脂肪的食物,你就想象一下堆积的脂肪,虽然有点恶心,但是确实奏效。
反应的具体做法,是让它简单易行。这里书中介绍了一个“两分钟法则”,即你不管要养成什么习惯,先就做两分钟,比如要跑步,开始就跑两分钟。你可能会觉得很简单,不痛不痒,也别坚持做太久,就两分钟。然后七八天之后,你会觉得既然都已经出门了,那就再跑几分钟吧,就当散步。但是一开始千万别嫌少,一下跑个六七公里,毕竟你要养成的是一个持久习惯,而不是某一天的心血来潮,而习惯最为重要的不是你某一次的成绩,而是你执行的频率。就好像难免你有一次,因为一些意外没有打卡,没关系,第二天不要再落下就行,但是记住哦,但凡有连续的两次,那么一个坏习惯也就开始了。
奖励的具体做法,是让它令人愉悦。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今有北大保安考上北大法律系的励志故事,无不在说明环境的作用性。因此,要为你的习惯打造一个好的环境,是保证你会去重复做这件事的一个重要因素。买一双好的跑鞋或者运动衣,然后加上之前说的习惯叠加的方法,当你穿上这双跑鞋的时候,你就要开始出门跑步。准备一把椅子,当你坐上这把椅子的时候,你就马上放下手上的一切娱乐项目,全身心的学习一个小时。
我们的大脑是懒惰的,20万年前的人和如今的现代人,从大脑的发育情况来看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的,那个时候的人类,首要保证的是生存问题。要尽量节省不必要的能量消耗,要保持群居的生活等等。但是近几百年,科技和文化的高度发展,单纯的生存,吃饱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们。可是我们的大脑仍然遵循着最省力原则,即时的满足感会轻而易举的打败延迟的满足感,看书学习哪有游戏电视剧香啊,学习可能以后会快乐幸福,但是打会游戏,吃个炸鸡现在马上就能得到满足。
所以,让最好的奖励,是要刺激你的多巴胺分泌,让你感受到切实的快乐。比如你可以用行为日历记录每天的行为,当你看到日历上,每一天满满的记录了你的学习内容和打卡行程,这样会让你确认你至少是一个努力前进的人,也更容易将习惯保持下去。同时这些习惯行为,也会进一步加深你新养成的习惯身份。未来才能看到收益获得的成就感,在当下也能得到一定的满足。书中还介绍了一种“习惯契约”的方式,就是和你的亲友很正式的签订一份契约,比如3个月后,我一定要瘦5斤,否则xxx。这里注意一定要约定你有把握能够实现的目标,再微微上调百分之5~10%左右,这样不至于没有挑战性,从而懈怠,也不至于完不成自暴自弃。。
至此,全书介绍的大部分内容也就介绍完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理解后的内容和总结,如果有人看到这篇文章,不管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是心得,也欢迎留言指正啦。当然啦,还是那句话,如果没人,那就当做是我自己记录下来给自己看得,哈哈哈哈。
读完全书,我也开始继续坚持之前坚持了两三个月的几个小习惯,晨跑,读书,学习和早睡。我不敢夸下海口说读完这本书自己就能把这几个习惯保持多少多少年之类的,但是基于这些方法,我也会努力的去调整去做,我想这也是我坚持读书的初衷吧,看更多的书,知道更多的故事和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希望有一天能够到达自己想要的高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