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天朝上下,把孝顺这事儿抬得很高,叫做:百善孝为先。
不孝的惩罚很大,比如天打雷劈之类的。
但是孝顺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很多人都搞错了。
至圣先师孔子对孝顺有非常清晰的解释
孔子有72弟子,其中的曾参不但学问好,还是孝子,但是孔子对他的孝有看法。
有一次除草的时候,曾参不小心把瓜苗除掉了,他老爸脾气暴躁,当时就暴揍他,因为用力过猛,曾参被打晕了。这个笨家伙醒来之后,赶紧找父亲认错。
孔子听到之后,就非常不高兴,专门把曾参叫到跟前,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曾参糊涂了:我这不是孝吗?
孔子说:不对,真正的孝不是这样的。
你看,舜就做得很好。他老爸骂他,反正骂一顿既不伤筋也不动骨,所以他就受着。他老爸拿个树条抽他,也就是点儿皮肉苦,他也受着。可是,当他爹大发雷霆,用大棍子打他的时候,舜撒腿就跑了,连个影子都寻不见。
曾参说:明白了,下次老爸再拿大棍子的时候,我得跑,不能再被揍晕了。
孔子说:对了,这才是正确做法。
孔子还这样解释:父亲小打小骂,不至于把孩子打坏打死,作为孩子,这个可以忍一忍。而父母在盛怒之下,用大棍子打孩子,就可能把孩子打死。如果这个孩子是孝子,就该想到:打死孩子的父亲必定会被周围人指责,这才是不孝。所以,这时候逃跑,不顺从父亲,是为了避免让父亲被大家指点。
最后孔子总结说:
你父亲拿着大棒子打你,你竟然不躲,结果把你打昏了,如果你父亲不小心把你打 死了,人家会说你父亲不仁不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真够笨的。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 其实是一种偏执,过头了
儒家思想一向讲中庸之道,权利和义务历来都是对等的。
旧时启蒙读书《三字经》概括的清清楚楚: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还说: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但是,很多人喜欢扭曲、喜欢拔高,甚至走极端。
比如这句: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就是糊涂之人说的糊涂话。
有些人还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事儿,殊不知:孝顺本身就是一种关系。
既然是关系,必定牵扯双方,单单强调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一种野蛮。
有人更是诌得冠冕堂皇:“只有不下雨的天,没有不是的父母。”
说连老天爷都有不下雨的时候,但父母在孩子面前永远都是对的。
荒谬到了可笑的地步。
《增广贤文》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你我凡夫俗子?
连孔夫子都承认自己不足,连圣人都会犯错,怎么做了父母之后,
比圣人都厉害了,甚至绝对不会犯错了,这又是哪门子的道理?
只能说:无知、愚昧的心真是无以言表啊。
古人对这种一味顺从的做法有个专门的词汇,叫做:愚孝。
有个故事说给大家,叫做“郭巨埋儿”。
说这个郭巨就是愚孝的代表,母亲说啥是啥。
后来娶妻生子,担心儿子花费多,降低了母亲的供养标准。
于是就对妻子说:儿子可以再生,但是老母亲只有一个,不如把孩子埋了吧?
他这个老婆也是奇人,居然点头说:好,就该这样。
幸好挖坑的时候,挖出来一坛金子,否则又是一出 人伦 惨 剧。
长辈,尤其是父母、公婆这些人,不反思自己,只会指责小辈,而旁观者却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抡起道德的大棒子,砸晕一个算一个,哪怕砸死了都是应该,这就是 礼教 吃 人,一不见 血,二不用吐 骨 头,真干净。
大家务必记住:“父慈子孝,夫和妻顺 ”才是真正的儒家人伦关系。
就是说,父亲慈爱关心孩子,孩子才会孝。丈夫和颜悦色,善待妻子,妻子才会顺从丈夫。否则,搞道德绑架,空喊口号最终还是没用。
后世评价高喊口号的程朱理学时这样说: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 (娼)女 (盗),不过就是伪君子罢了。
很多人连伪君子的面具都不肯戴一下,直接 诅 咒人家:
你也会老,你老了孩子也不孝顺你,看你怎么办?
听上去,像白雪公主的后妈,没尽义务却惦记权利。
祝父母天下都善良,愿天下子女都孝顺。
遇到不知道体谅儿女的老人怎么办?
对于这样的老人,儒家伦理也有明确的说法。
《弟子规》写得很清楚:"亲有过,谏使更"。
对于长辈父母言行不当,儿女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劝告和约束。
而不是一味愚孝,任由父母胡来。
特别是那些危害社会,祸害亲人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必要时,还需要大义灭亲。
具体怎么做?有三点。
首先,量力而行保障父母的生活,这是底线。
简单:你吃粥,父母吃粥,你吃饭,父母吃饭。
基本的生活还是要管的,毕竟有生养之恩。
生在这样的家庭,很多孩子苦恼也很正常。
但是,这事能选吗?不能。
既如此,就只能接受。
父母能不能尽到职责,那是父母的事情。
作为子女,做好分内事就行。
如果连分内之事都不想做,这就过了。
其次,对于父母的无理要求,学会说“不",这是原则。
我们邻居工资高,过年给亲爹买了一件4万块的貂皮大衣。
小区里的老头老太太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回去给自家孩子说。
大部分孩子都拒了,为啥,实在买不起。
抽烟不利于健康,喝酒也得适量。
年轻人胡吃海塞进医院的人不少,何况老人家?
该说当说,跟孝顺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第三,在过好小日子的前提之下,尽量沟通,达成一致,这是跟父母相处的正确模式。
有些人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你为老不尊,那我也不搭理你,自顾自过自己的小日子。
这也不对,正常的沟通和协商还是需要的。
老人家也需要学习,只要你拿稳,慢慢引导,新模式迟早会形成。
如果孩子不搭理父母,其实父母也很可怜,因为其他人更不会搭理他们。
但是,如何把握分寸和边界,的确不容易。
只能说:慢慢修炼吧。
但是,不提倡“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在过好自己小日子 的基础上,尽量与父母沟通,最终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