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玛
刚到新加坡,你可能会被街上行人的穿着惊到,这真是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啊。除了华人的改良旗袍,马来人的纱笼和印度人的纱丽总会让人傻傻分不清。
其实两者很好区分的。纱笼不太收腰,上衣很长。而纱丽一般上衣是短袖,有一条长长的纱巾从腰间缠绕上来,披在一侧的肩膀上。印度纱丽感觉轻盈一点,马来纱笼则更保守。
新加坡的印度人很多,这几年印度移民还有上升的趋势。很长一段时间,新加坡都是海外印度族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口占到新加坡总人口的9.2%,是新加坡的第三大种族。其中大多数是1819年以后移民过来的印度人后代。
和华人的唐人街类似,新加坡也有个印度族聚居的地方一那就是小印度。这里至今保留着浓郁的印度文化。就是今天,离开家乡来到狮城讨生活的印度劳工也很喜欢去小印度,这里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一解乡愁的地方。
去小印度有直达的地铁。一下地铁车厢,你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印度风情。地铁站名是以英文和淡米尓语书写的。海报上印的是穿着印度传统服饰的某位印度名星。
走出小印度的地铁站,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国度。伴随着宝莱坞的流行音乐,空气中迷漫着香料和花香的味道。放眼望去,一溜的鲜花摊档,层层叠叠的鲜花五彩斑斓,让人目眩。
鲜花在印度人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对花的喜爱超出你的想象,很多的宗教仪式和重要场所都要用到鲜花,印族的女人头上也喜欢戴串鲜花。
穿过鲜花摊档来到主街,街道是很狭窄的双车道,两旁都是五脚基排屋。一楼是一间间的小店,售卖各种来自印度的土特产品。有卖托蒂纱丽的,也有各种手工艺品。最多的是金银手饰店,款式都非常印度。另外还有廉价的首饰店,色彩也是非常鲜艳。
小印度主街上最重要的建筑是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它是新加坡最精美的印度庙之一,庙内外有大量印度教诸神的神像。它建于1855年,里面供奉着印度教湿婆神的妻子迦莉女神,她是印度人心中最具有威力的神之一。
据说二战期间印度教徒们曾经在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避难,最后所有人都逃过了灾难。所以这座庙在新加坡印度族裔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很多海外的印度人到新加坡旅行也会到庙里参拜。另外新加坡的印度教教徒也会在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举行婚礼。信徒和游客必须脱鞋才能进入庙内。
每到节日期间,小印度张灯结彩,行人如潮,印度族的男女老少都穿着鲜亮的新衣,额头上还抹着红粉。每年大概在一月份左右的大宝森节,教徒们在印度旋律中缓缓游行。他们通常会头顶奶壶,或是身上挂满祈祷神灵的器皿。最让人惊叹的是舌头、额头以及身上插满钢针的信徒,他们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洗清自己的罪孽。
小印度主街边上的小巷子里有很多印度餐厅,有正宗的印度咖喱和拉茶,还有印度飞饼等等。如果不喜欢在街边小店购物,不远处还有个慕达发购物中心。小印度就是个缩小版的印度,色声香味俱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