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姑娘
前情导要:这本来是我非常期待能被写出来的一篇读书笔记,奈何某人不写,所以我就自己写了。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美国,临床心理学专家
对于书名《非暴力沟通》的解释: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暴力沟通事件,只是我们自己没有那么意识到,或者,怀着人性本恶的想法,我们并不觉得那是语言上的暴力沟通。
比如:
1.丈夫每天加班,回家晚了妻子会说:“你还知道回来,天天回家那么晚,家里什么也不管!”
2.我爸妈在我小时候就经常暴力沟通。我记得我爸曾对我妈说,“你看你,天天就知道去赶集,家里还有那么多事儿也不管”,然后他们就“有没有天天去赶集”这个事儿吵了一架。
事实上,我爸的真正需求是,希望妈妈留下来一起帮家里的忙,妈妈可去可不去,但她生气的点在于,“并没有天天去,只是偶尔去,你怎么可以污蔑我天天去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面对的现实是:
暴力沟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就像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一样。作为一个成年人,学会解决问题,是核心。
本书的是三个核心:
1.从表面上来看,平等的交流是如何演变成暴力行为的;
2.在暴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
3.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走向?
第一部分:交流是如何演变成暴力行为的?
四个基本原因:
1.道德评判(用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贴标签—不擦桌子—懒惰”的标签
2.进行比较(攀比—“别人家的孩子”
3.回避责任(老师抱怨学生难教—事实上,就是因为这样,才需要教育
4.强人所难(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妈妈总是觉得,回家当公务员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第二部分:暴力行为背后的原因
深层原因:
1.对自己的不自信
2.对世界的恨意
3.人性内在的恶
举个例子:
我们在吵架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时候,吵架到点上就已经可以解决问题了,但事实上,我们往往会扯出好多陈年旧事,说”你对我怎么怎么不好“加重对方的 愧疚感和罪恶感。当我们看到对方一脸愧疚的样子,我们“心理觉得自己赢了”
第三部分:如何非暴力沟通?
有话好好说四步走: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举例:自己最近曾做过的非暴力沟通
1.与好友
观察:我觉得最近在我们之间,或者我单方面,出现了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所以我决定要跟你沟通一下,具体表现在于。1…… 2…...(基于讲事实的基础)
感受:这样的事儿给我的感受是,1.xxx 2.xxx(尽量讲这件事情给你带来的主观感受,而不是讲,你怎么是一个xx的人,你怎么可以这样!—因为你不是对方,你无法揣测别人的想法,容易冒犯且不准确)
需要:我其实是希望你可以尽快回复我消息的,因为这样子我能够感受到被在乎,xxx(讲自己想要对方做的点)
请求:所以我想要知道一下,xx的原因是什么?(诚恳的讲出自己的请求)
2.与妈妈
核心事件:关于去邮轮,妈妈一直都觉得太远了,很担心我,所以每次打电话都是,“我就希望你找份工作,好好的稳定下来”大概就是这个核心意思。我每次都有跟,妈妈讲,“不要担心我啊,我都这么大的人了,我会自己判断的,你们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
但是我昨天,用了非暴力沟通跟妈妈沟通,她 的态度上,已经支持我在做的事儿了
我说:
“妈,你看,最近我每次跟你打电话,你总是说,哎,赶紧去找一份工作啊,赶紧回来啊等等之类的(基于事实的观察)。
虽然我每次都是答应得好好的,因为我怕你们会难过,但其实,你每次这样子说,我自己真的很难受,我觉得我都已经这么大的人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但是如果你们这样每次都念叨我的话,我就会觉得,唉,我做什么都没有得到家里的支持,心里是有点难过的(讲我的感受,而不是说,“你怎么这样当妈妈的?怎么天天念叨我?)。
其实妈妈你知道吗?我其实真的 特别希望我要去做什么的时候,或者每次我打电话回来的时候,我希望听到你说,”嗯,那你就去好好加油吧,我相信你“(我需要你做的是什么)。
你看,去做什么事儿,从来都没有骗过你对不对?我从来都是有事儿好好商量,所以,如果我每次给你打电话的时候,能得到你的鼓励,我真的 会特别开心呢"(明确的讲出自己的请求)
后面妈妈大概又讲了一些,但是表达的核心是,“你好好加油,我是相信 你的”
所以,关于去邮轮这个事儿,这一次跟妈妈的沟通算是比较好的呢~
我一直觉得,无论是情侣,还是家人,有事儿好好沟通,不要回避问题,也不要自己生闷气,让你去猜我要的是什么,不要“因为你是我男朋友/老公,所以你应该懂我啊”。
世界上那有那么多理所当然。
当然,如果你都已经这么耐心的非暴力沟通了,还是不奏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