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或长或短,或高峰或低谷。虽说,人生的经历因人而异,但往往都会经历三重呈递进关系的境界。
这三重境界,并非是以各自孤立的状态而存在的,而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加增,而呈现出一个逐步递增、成长的过程。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自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全然陌生的新世界,同时也进入人生阶段的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此时的我们,处于一个新生的、懵懂的阶段,周围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崭新的,是一个个有待认识对象。
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立体的、鲜活的、生动的世界。对于万物的认知,仅限于表面的、外在的,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该阶段,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拓展个人眼界,认识更多新生事物的过程。因此,处于起初的启蒙、认知、了解阶段。
在这些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经历,不断成长,通过种种方式来让自己达到学问素养的精湛。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伴随着年龄的渐长,遇到重重的困难和挫折的我们,逐渐察觉到世界的复杂性,并开始认识到很多事情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也就触碰到人生的内核。于是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
处在该阶段的我们,已经刺透事物的表层,进驻事物的内部。虽说是内敛的、沉稳的,同时也是纠结的、苦恼的。
之所以沉稳,是因我们每次做事时会经过深思熟虑、多到斟酌,不会再想年轻时那般懵懂无知、冲动莽撞。
由于做事过于慎重,有时我们也会变得优柔寡断。面对一些原本很简单的事情,也会因为多方思虑而倍感痛苦。
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很快,随着人生阅历、人际的加增,心志长久熬炼和打磨,终于进入到人生最后一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该境界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现实中的很多人往往到了第二重境界后就已然无法再前进一步。
人生在世,更多的人纠结名利,纠结生死,纠结感情得失,甚至到了生命宣告终结时,依然未能实现真正的自我释放。
还有一些人,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孤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始终没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到头来也只能是抱憾而终。
就拿明朝的王阳明来说,年少时就立志成为圣贤。虽经历格竹失利、疾病缠身、官场跌宕,甚至被贬到偏远的贵州龙场。
然而,正是在龙场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在那个狭小的山洞——阳明小洞天,阳明先生迎来了转折——龙场悟道。
从此以后,开始了以游学的方式传授“知行合一”的真道,成为照亮那个时代的一盏明灯,并影响至今。
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
直到如今,若是能够达到“王阳明”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便会专心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在与周围人计较。
其实,人生的第三种境界,是一个人逐步走向精神成熟的必然过程,可总结为从绚烂之极到归于平淡。
当你绚丽灿烂之后,仍能清心地回到平淡的状态,不为世俗变化而起伏不定,那么恭喜你,已经彻悟并进入到人生的第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