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合村并居”事件,这几日山东省委书记、省长在不同场合给出了山东的意见。
6月27日上午,山东省召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视频会议,分析山东省统筹推进村庄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更加深入扎实地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这次会议的议题很多,最引人关注的还是省委书记刘家义对山东“合村并居”的指示:
近年来,我省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聚焦聚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精准发力,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总体上看,我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适应了农村生产关系、生产经营方式的调整变化,符合乡村建设规律要求,方向是正确的,政策是妥当的,推进是有成效的,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绝大多数群众是满意的。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差距,个别地方思想认识有偏差,工作统筹衔接不够,征求群众意愿不充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仍然存在,有的地方工作推进存在冒进倾向,做群众工作不深不细、工作简单化。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对待,认真查摆分析,逐一整改提升,切实把这项工作更加稳妥有序、深入扎实推进下去,努力使我省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治理、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全面检视,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精准发展,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要更加注重维护群众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决不能因为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增加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二要更加注重顺应群众意愿。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决不能逼迫农民同意,真正把群众说了算落到实处。三要更加注重顺应发展规律,不能超越现有经济基础和发展阶段强行推进……
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强行拆迁、损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要切实改进作风。从省委常委会做起,全省各级普遍开展一次作风突出问题整顿,着力解决作风简单粗暴问题,着力解决宗旨意识不牢、群众路线不深入问题,着力解决急躁冒进、急功近利问题,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真正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
无独有偶,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干杰到潍坊青州市、临朐县,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实地调研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李干杰在调研中指出,农村社区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搬不搬、建不建,群众说了算。
6月17日,山东举行了介绍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琥在发布会上坦言,山东的农村社区建设具体实施中,确实存在个别项目论证不充分、政策宣讲不到位、工作作风不细致、方式方法简单等问题。
上述新闻说明了两件事:
一是,山东的“合村并居”还将继续推进。刘家义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方向是正确的,政策是妥当的,推进是有成效的”,这说明在山东高层领导的眼里,“合村并居”是势在必行的,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实际上,山东农村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密度高。根据公开报道,全省行政村数量6.95万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但平均人口仅530人,在全国居倒数第二。随着山东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村空心村多、老人和留守儿童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山东也面临着经济下滑、人才人口外流的严重问题,过多过小的村庄占用了过多的资源,“合村并居”确实是大方向。
其实,不光是“合村并居”,从近期发生的几次区划调整也可以看出,人口、经济都较差、较弱的小型县城也在合并,像烟台的长岛县、邢台市的邢台县就在区划调整中消失了。
二是,山东意识到了“合村并居”中的问题。这几周,“合村并居”和顶替高考事件一起把山东顶到了舆论高点,要是山东还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那就真是“装睡的人”了。
针对这么大的舆情事件,山东反应还是有点慢了,而且我本来以为山东会痛下狠手,处理一部分“简单粗暴”的官员,给人民一个说法,然而并没有。
山东的官员“官僚化”严重,在上级领导肯定大方向、没有以儆效尤的前提下,山东如何做到“在拆迁补偿、安置区选址、安置住宅户型等关键环节,村民同意率必须达到95%以上才能实施,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不能增加农民负担”,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且,上述领导们强调的都是“强行拆迁”相关的问题,我认为不在下属八大问题上落到实处,以后的“合村并居”之路恐怕还会偏离初衷、怨声载道。
一是“合村并居”中的贪腐问题。山东各地的“合村并居”都爆出村干部中饱私囊、拆迁费用分配不均、拆迁费下不来、村干部优待分房、村干部和开发商沆瀣一气等的问题,这里面肯定也存在上级官员参与、至少失察的问题,山东“合村并居”的路子要想走得正、走得远,首要的就是治理这部分官员,“治民先治官”,在山东尤甚。
二是“合村并居”中的霸权问题。我相信,山东“合村并居”中的霸权问题,更多的还是出现在村干部及其周边势力,最终测量面积不均、分配房子不均、发放补贴费不均,即使上级领导强调不能“强拆”,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仍会有人冒险,原来明面的“强拆”也会变成暗面的“软逼迫”,由于忌惮于这些势力,村民多半敢怒不敢言,最后只能求助于媒体了。
三是拆迁方式不合理。胶东半岛的农村还好点,很多都因为拆迁大富大贵,家里分好几套房子的也有的是。但是山东西部农村普遍不富裕,政府和农民都穷,拆迁费不抵原来房子、买新房还要倒贴钱会使农民因拆返穷,而且很多农村还实行先拆旧房子、新房子还没有开始建设,给农民几百块钱去租房子,这都会使农民的幸福感大大降低,对“合村并居”的害怕大于欲望。
四是楼房不适合农民。农民原来的房子有堂屋、配房、院子,家具、农具、农用车、粮食、牲口都有专门的地方,生硬的把他们赶到楼上,可曾想过他们怎么生活。在城市人的眼里,这是把别墅换成了楼房,还得倒贴钱。我理解的“合村并居”,是把几个村子集中在一起,院子可以小点,但要给农民几千年传下来的生活习惯一个寄所,这样既减少了基层干部数量,又增加了土地。
五是失地农民的安排。在这场“合村并居”大运动中,不少农民因为压煤、修路等原因失去了土地,年轻的农民还可以出去打工,年纪大的农民怎么安排?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年纪大了也没有公司需要,原来靠几亩薄田还能自给自足,现在补偿的钱也不多,用完了他们何去何从?
六是后续住房的修缮问题。在村里,每家每户都是自己盖的房子,有问题了肯定是自己修。根据新闻报道,已经搬迁的新楼房质量堪忧,新“农民”意见很大。这些新楼房的建设中是否存在贪腐问题,以后房子出了问题谁来修,不知道这些问题有没有被考虑进去。
七是“合村并居”试点是否以点概面。早在2001年山东省就提出了“合村并居”,并在2008年开始实施合村并居试点。但试点了这么多年,还是造成了今天的烂摊子,那么以前的试点是否合适,以前的试点是否有优势力量集中“善待”,是否应该暂停“合村并居”大运动重新开始试点?
八是怎么尊重农民意愿。领导们在指示中说了“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搬不搬、建不建,群众说了算,不能强迫命令,不能增加群众负担”。这次“合村并居”闹得这么厉害,就说明有很多农民不情愿、不甘心,即使一个村里大部分人同意拆迁,有一个两个的不同意,这场“合村并居”还怎么进行下去?以村干部的尿性,会允许一个钉子户耽误他的大好前程吗?到最后,这个尊重究竟该怎么尊重?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青城山说”,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青城山说”,可以搜索“青城山说”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