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你可以选择拥有一项超能力,你会怎么选?这是很小的时候被问到的问题。
记得我当时的答案是:会飞,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地间。难道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吗?
长大一点后才发现,飞行根本不适合我。因为,我恐高。或许那种类似瞬移的超能力会更适合我。
到了现在,答案又不一样了。现在我觉得我需要的是:孙悟空一根毫毛吹出千万个猴子的超能力。当然,我并不希望这超能力的媒介是毛发,毕竟这与日俱减的发量十分有限。如果可以拍一下脑袋就能变好几个自己出来就完美了。
那么,我要这么多自己干什么呢?计划是这样的。
一个自己外出挣钱养家;一个自己读书写作;一个自己深耕于生物学;一个自己学习脑科学;一个自己负责做饭,必要的时候照顾家人;一个自己去学跳舞和滑冰;一个自己整日在外行走看看这大好河山......
这样想下去,似乎有多少个自己都不够用。我知道是我太贪心,想要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跟学习有关的东西。
我从小算是个学弱(不说学渣,是因为在我的理解里,学渣是不愿意学习的那类人。而学弱是想学,但学不好的那种人)。因此,对于把一样东西学好,我有着深深的执念。我特别好奇把一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玩弄于股掌”是什么感觉......
02
当然,以上的这些都是幻想。只是这些幻想反映出人性的一些特点:人终究是贪婪的。
以前总以为,贪婪这个词是只用来形容人对金钱的渴望。现在才发现这想法太狭隘。人类贪求的岂止是金钱呀。权力,情感,甚至健康,知识......
人类的贪婪在广度上无比自然地无限向外扩展。但人的时间和精力终究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贪婪在深度上往往无法突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有一个大脑的我们在没有超能力的情况下,或许注定无法深耕于多个领域。因此,专注,或许就是那个无奈,但又明智的选择。
我之前看过不少个人成长类的书籍,现在回头想想。大部分的书籍都会讲二八法则和专注。通过二八法则,选出一个方向,再雷打不动地专注于这个方向。大部分作家都是结合自己的案例写的。可见,专注的威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03
做到专注其实很不容易。这其中最大的难点可能不在于探索本领域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在于外部世界的诱惑。
我有个朋友大学学的是生物,但他不止一次告诉我,他并不喜欢生物。他喜欢的是化学。但根据他平日的行为习惯,我大约可以判断出:如果当年他学的是化学,或许他现在会跟我说他其实喜欢的是生物。
很多时候,我们会嫌弃自己的选择,认为别人的选择比我们的更精彩,甚至悄咪咪地做过尝试。但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出问题的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我们自己。
有时候,在灵感乍现的某些瞬间,我能隐约感觉到: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即便是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探索达到一定境界后,说出的话,拥有的心态,竟然惊人的相似。
或许那些选择,那些方向,从始至终都只是一个载体。就像锤炼一块钢铁。从原材料到变成无坚不摧的钢铁,可能有不同的淬炼工艺。这些工艺就是成为钢铁的载体。最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样的淬炼工艺,而是最后有没有练成钢铁。
放在人的身上,或许最重要的不是专注的那个领域,而是最终是否成为了一个能成熟面对这个世界的人。(对,就是“成熟”这个词用在这里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