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想要成为一位母亲的原因万变不离其宗,那不想成为母亲的理由却有着成千上万种不同。
心理学家李松蔚曾提及一个概念,他说爱情是近代才被发明出来的产物。
最早的婚姻是作为一种社会契约的形式所存在的,它承担着维系部落之间的关系、保护财产的所属权、用以繁衍下一代等社会作用。
等到文明更开化之后,人们不再以婚姻关系作为社会契约的唯一形式。那时候的年轻人就开始思考说:
我的婚姻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族?我是否可以选择我的婚姻?
当质疑的种子种下,爱情的概念才被大家渐渐接受。
人类才意识到说,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婚姻对象,我们要和爱的人一起拥有这份甜蜜的契约关系。
这时候的婚姻还是契约关系,但它的性质却变成了浪漫关系的载体。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概念在不断重塑和构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打破全民固有认知是一件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那生育和繁衍也是一样的。
人类到了今天才忽然意识到,在生育面前,我们是有得选的。
于是,一部分的女性开始明白,原来女性是有生育选择权的,我们可以选择是否要在自己的子宫里孕育一个生命。
而那些把生孩子当作女性义务的言论,只是在把女性物化为生育机器。
当今社会,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依然是大部分女性的期望。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女性不想轻易担任「母亲」这个角色。
除了上面所说的,“女性意识到了自己可以选择”的前提之下,还有许多更为内在的原因。
下面,且听我慢慢道来。
1st 还没长大,也不想被“催熟”的人
身份从一个女孩转变成一位母亲,并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容易。
尤其是在现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房价、高学费、婴幼儿产品昂贵、课外教育产品昂贵等等问题让大家更难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
——因为谁也不想给孩子最差的条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除了社会外在原因之外,内心的转变也不那么容易。
当你刚刚出入社会,价值观未成形的时候生育孩子,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
当你遇到问题还在需要请求家长帮助的时候,又怎么能为孩子负起应有的责任呢?
可是社会里的人们(尤其是长辈)不太允许我们晚婚晚育,他们认为生育这件事情就是女人的本能,无需准备,母性能指引一切。
所谓的没有准备好,是永远也准备不好。
但我认为是可以的。
当你知道要如何担起肩上的责任对身边人负责的时候,就可以了。
当你能想清楚“当你的孩子被性侵之后要怎么办”这个问题之后就可以了。
2nd 想要过自己人生的人
基于上面说到的“母性不一定是每位女性都拥有的”的理论。
许多没有“天生母性”的女性更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生育一个孩子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牺牲,牺牲一部分的自我人生和很多时间。去交换新的一段关系,这份关系叫做“母子亲情”。
更确切来说,对于享受这份关系的人,她们称其为“有意义地交换“。
而想要过自己人生的人才会认为这是一种自我牺牲,她们会把自我人生放在拥有孩子这件事之前。
没有孩子可以充分享受婚后的二人世界,或者一个人的独身主义。
她们想要充分享受自己的人生,为只为自己活着而感到快乐。
她们说:
“有了孩子也不代表不会变成空巢老人”
“没有孩子也可以自己努力挣钱进养老院过余生”
“或许有孩子增加了晚年幸福的机率,但代价是我用青壮年去换取的”
你看,她们想的很清楚了。
那么,我们就做一个内心善良的人吧。
不去指责别人的选择,因为她会享受自己选择的快乐,同时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
3rd 害怕被“绑架”的人
母亲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种枷锁。
当孩子出生的那刻,母亲在那刻就被冠上“为母则刚”的人设。
痛苦十月生下来的孩子,痛苦是自己的,孩子却不只是自己的。
如果是男孩,他就是男方家庭的“血脉”,是婆婆公公的宝贝孙子。虽然不知道这份血脉有何用处,咱也不敢问。
那母亲在那刻就变成了一个哺育机器般的存在,按时定点喂饱孩子,辞职带孩子是最优选择。崩溃到抑郁被称为矫情,产后后遗症被说成大惊小怪——“每个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如果有一天,婚姻面临问题。
“对不起,孩子是我们家的,你可以走,但孩子要留下。”
既绝望,又是许多人正在经历的人生。
所以有那么一部分人,害怕被“妈妈”这个身份所绑架,失去原有且完整的自我人格。
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幸福家庭,许多关爱老婆的老公,许多善解人意的婆婆们。他们的付出和理解弥补了生育后女性的缺失,给了她一个更完整的家庭。
但那又如何呢?
拿自己的人生去拼一个概率时间,听起来就是一件很傻的事情。
当事情在无法掌控的情况下,她们决定——先不生。
◆ ◆ ◆
那些不想当妈妈的人中,只有少数人是真正的丁克,其中更多的人是害怕背负上一个摆脱不了的责任。
这份责任和社会环境有关,和舆论环境有关,大概率与任性自私无关。
当我们哪天可以不被催促,在自己准备好的时候选择要孩子的时候;
当我们哪天可以养孩子的时候还能过自己的人生,不被指责的时候;
当我们哪天作为母亲可以得到更多的谅解和爱意的时候,我想,应该会有更多的女性主动去想要拥有一个爱情的结晶吧。
青灵社成员们的生育观:
这世界已经很不好了,和一个生命建立血缘的连接,保护她或他健康长大,以及让这个人拥有一个善良的灵魂,我认为自己还远远没有做好准备。
我觉得生命的体验应该是自由的,愉悦的,我向往存在的永恒与艺术的追逐。与其考虑生育,我不如想想我还有什么想做。
如果有一天我决定生孩子,那一定是因为我想要和对方拥有爱情的结晶,而不是为了什么继承皇位之类的可笑理由。
我觉得如果不能保证物质基础,那么教育条件是没得选的,我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可以自己选,而不是不得不。
hey,关于生育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呢?
不妨留言给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the end——
©青年灵气供销合作社
在无差别的生活里
寻找特立独行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