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人性,我们需要首先建立一个假设前提,那就是尽可能的将自己的基因进行延续,生存是第一要务。
因此,我们就需要从基因谈起。
我们日常所做的一切行为,其实,都是源自于基因的延续需求。
亿万年以前,当地球还是一锅粥的时候,大量的各种有机物围绕着海底火山而自由组合,由于这种自由组合的基数非常大,而形成了一定概率产生了生命(一些蛋白质大分子)。
而在生命形成的初期,每个生命体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的证据说哪种形式的生命体才是有利于生存的。
但随着生命体之间的相互接触,问题来了:那些甘于奉献的生命体逐渐被自私自利的生命体所取代——原因很好理解,奉献者奉献,索取者索取,最后的结果是后者存活。
那么,随着这些蛋白质大分子进一步的结合,逐渐形成了RNA,又形成了DNA,于是,这些索取者的基因被延续。
在这个过程中,哪些不符合长远发展、不以生存为第一要务的生命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被淘汰了。
剩下来的都是谁呢?
答案不言而喻。
而人类有了文明之后,为了维护整个种族的稳定,上位者不得不制定一些规则来保护底层,或者说为了统治而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
原因依旧是:生存是生命体的第一要务。
而表现出来的就是各种的规则、礼仪,这些看似繁杂、温良恭俭让的底层本质,其实,一直没有跳出第一要务。
所有的一切动作,都是为了生存。
而进一步的推理,我们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人性都是自私的。
好了,让我们看看管理。
管理的出现,实际上是应对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力大幅提升而存在的。
由于生产力大幅提升,比如,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家家户户都是自产自足,基本上吃穿用都是自己搞定,但随着蒸汽机、电力的出现,同时大规模通讯和物流的发展,人们发现如果用分工的方式,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效率,而分工就产生了规模——因为很多人在一起才需要专业化分工。
那么,伴随着分工的出现,就产生了协作困难。
所以,管理的核心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分工与协作之间的平衡。
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很多人聚在一起,从而发挥1+1>2的效果,这也是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否则,就是在破坏价值,但现实情况更多的是,1+1<2。
为什么?
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而到了多个和尚就没水吃呢?
源自于动机。
这个动机,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每个人在潜移默化的思考过程中,其实都是自私的。
即便为老太太让座,其实满足的是你自己精神层面的动机——为什么会爽,是因为你在做这项行为的时候,大脑当中产生了多巴胺,而这种物质会让你开心。
而在现实情况当中,我们其实对于这种自我满足感的行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通过扶老太太过马路就很爽,而有的人需要吃香喝辣,有的人需要声色犬马,有的人需要攀登珠峰。
为什么?
这就需要谈到需求层次理论。
从本质上来说,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活着——生理需求
在这个层面,吃、喝、拉、撒、睡觉是基本动作,没有这些动作,任何人都不可能存活。而当一个人每天为自己第二天有没有饭吃、有没有地方睡觉的时候,他的脑海当中就会浮现一个念头:让我做什么都行,只要活着。
在这个层面上的人,你不要谈太多的理想,他只需要的是现实,没有诗和远方,他要的只是眼前的苟且。
所以说,很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已经成功上岸的人,看到还在水中挣扎的人大喊:你们的姿势不够优雅,不能这样苟且下去啊!
第二层:持续的活着——安全需求
当一个人拥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不为了明天有没有吃的、晚上在哪里睡觉、会不会被冻醒而发愁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欲望:如何才能将这种状态延续下去呢?
这就是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本质上一种相信能够维持现状的感觉——改变总是不确定的。
第三层:告诉别人自己活的很好——社交需求
人本身就是一种群居动物。
因为在远古时期,从东非大裂谷产生之后,大自然的力量迫使古猿人从树上下来,不得不脚踏实地的寻找食物,但是,收益与风险并存,人们只有依靠配合、依靠报团取暖,才能够抵御地面猛兽的侵袭,以及更为有效的围捕猎物。
因此,与人交往,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都具有这种骨子里面的因素。
饱暖思淫欲,肉体的愉悦其实只是表象,本质上都是在满足自己的大脑预期。
第四层:让别人说,自己活的很好——尊重需求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项羽
凡是自己没有体验过的,总是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佛陀是洗尽铅华之后,才有了更高一层的觉悟,在这之前,锦衣玉食、香车美女,一天的生活抵得上普通人一生的经历。
于是,有了菩提树下的觉悟。
而普通人呢,站在山脚下,仰望顶峰,告诉自己说:我不需要。
但,你骗不了自己。
那种俯瞰他人敬仰的感觉,你没有体验过,就永远想象不出来。
第五层:自己真的觉得活得很好——自我实现需求
所有的外物,其实都是为了回归内心。
当你真正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真的需要突破内心中的那一层薄薄的膜、那一层束缚的时候,人们会竭尽全力的去寻找突破的方式和途径。
古今往来,真正能够突破的人寥寥无几,能够称之为圣人的那也就那么几位。因为,很多打着自我实现追求的人们,其实都在路上。
所以:
跟高层,多谈未来愿景和股份;
跟中层,多谈年度目标和奖金;
跟基层,先按时把工资全额发了最重要。
李振涛
北师大MBA | 大沟通方法论开创者 | 组织与人力资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