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在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上,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指引和实践指南,值得每一位关心国家发展、关注生态环境的人认真研读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这些成就,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如今,我们切实感受到天更蓝了,PM2.5浓度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地更绿了,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增加;水更清了,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提高,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也彰显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我们应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这五个重大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到各个领域。对于企业来说,应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大环保投入,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比如福建三钢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牢牢抓住科技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实现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政府部门则要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强化法治保障,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要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基层工作人员要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像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关停、提升改造“散乱污”企业,治理河流污染,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良好环境带来的福祉,也增强了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如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汇聚起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力量。
新征程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让美丽中国的画卷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