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阵子,一家自媒体发起了一场创作比赛。我跃跃欲试,幻想着拿到一等奖,吃吃喝喝。可是,当我坐到电脑面前,我就开始空想。拿起手机企图通过刷微博找灵感,刷时间长了莫名有种罪恶感,觉得辜负了我的梦想。于是放下手机就看着电脑发呆。
如此循环往复终于想起来一个题目,我觉得很新颖,瞬间认为自己充满了前途。费心尽力地开了个头,结了个尾,就再也写不下去了。突然觉得好难啊,想放弃“算了,反正我也得不到奖,浪费这个时间干嘛,还不如看我的前半生。”
过了几天看到主办方的宣传微博,说投稿马上就要截止。我突然想垂死挣扎一下,慷慨激昂打开电脑,啪啪啪打了一堆我搞不清逻辑的语句,又啪啪啪删掉。
后来,比赛结果出来,二等奖有一篇文章,跟我准备的“那一篇”主题风格行文思路很相像。我承认,人家语言流畅,观点清晰表达明确。我也承认,我眼红。但我也气我自己怂且懒。
不管怎样,人家写出来了,可我什么都不是。我连上场的资格都放弃了,还在乎什么输赢。
但我仍觉得我离吃吃喝喝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至少我心里认可自己有那个能力,我只是缺乏去做的动力。我这样安慰自己。
有时候,我很羡慕那些说干就干的人,在不讨论他们的行动是否有组织有计划的前提下,我比他们差远了。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在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开始,在你准备好的时候,就结束。
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课程相对较少,我想抽空学学画画。因为小时候很喜欢画画,初中的时候也有接触过,后来学业变重渐渐落下。这次我没有三分钟热度,也没有拖拖拉拉。所以我专门买了纸笔和颜料,问学美术的同学要了课本,然后又找科班出身的老师问了一些问题。他跟我讲,做这个需要耐心,我想我有啊;做这要有时间,我想我抽就是了。可是后来,我直到打扫宿舍的时候才又翻出那一堆落了灰的颜料跟课本。我觉得真刺眼。
还记得大一的时候,我问代班学长入党申请书要在放假之前什么时候交,学长给我的回答是:你为什么不早早准备好,非要等到截至时期呢,我心里一惊:卧槽!他怎么知道我怎么想??
电影《推拿》里有一句台词: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信仰,他就有决心和毅力去浪费时光。你给我多少时间,我就可以用多少时间去做一件事。而且,我不能保证我在这个时间段内就能够把它做好。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一旦有了想法,我就有了放纵的理由。在我看来,我有想法有创意,所以我完全可以在最后的一点时间作完这些事。可事实又一次次啪啪啪打在我的脸上。
因为怕打脸,我从来没有立过flag,可是我依旧被自己的内心拷问。
蔡康永说过,你十五岁的时候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十八岁遇见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你十八岁觉得英语难,放弃英语,你28 岁遇到了一份非常好但是要求会英语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在人生的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你所有偷过的懒,最后都会变成打你的巴掌。
前半生跟后半生的分界线,就是此时此刻。但是很多时候,不是你无能为力,而是当一切都触手可及,你却不愿伸手。
明年的这个时候,你会希望今天就开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