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参加了两场婚礼酒席。
一个在酒店,一个在家里。
一个在中心带,一个在山顶上。
两场婚宴,不说细节,只说感觉。
1
第一场,现代都市。
开席前,婚礼流程几乎和电视剧里的一模一样。
新人撒花进场。
主持人念誓词,新郎表达心意:“我愿意。”
再念誓词,新娘通心意:“我愿意。”
大家送出祝福后,新人感恩父母。
进行到这里,不得不说,最让我感动的,不是新人交付一生的三个字-- “我愿意”。
而是新人改称呼,拥抱父母的时候。
二十几多年来,看着长大的闺女,如今不完全属于自己了,那种感觉,应该是高兴不起来的。
父亲拥抱女婿的那幕,显得沉重,又郑重。
今后她的幸福,将交由你来守护了。
大掌轻拍的几下,是那么地掷地有声,声声坦露着倔强。
画面虽短,却饱含深意。
最后,大家再次用掌声传达祝福。
然后,开席。
酒店办置的酒席,自然就不用说了,鱼肉菜果,该有都有。只是味道差异而已。两三道当地特色菜是最关注的,寓意挺好,但味儿不浓。
2
第二场,山顶上。
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从山脚到山顶。
一到新房,那盖着红纱盖头的新娘就在房间里,招呼开了。
一见我们,捧着装有糖果和花生的小木盆,忙着把里面的东西给大家分点,沾沾喜气。
之后,熟的人调侃着,抢着跟新娘合照,亲手把红包递给她。
不过,大家最期待的,还是新郎掀盖头。
新郎含情脉脉地望着新娘,两手捏住红盖头的一角,轻轻地,慢慢地,掀起来。新娘艳容全现。
嗯,就是你了。
那情意简直熏醉了每一口空气。
吃瓜观众不愿意放过每一个细节,生生地搞成了新闻发布会。这柔情怎能错过。
接着,入桌。正午12点,放炮开席。
第一次吃山里人家的酒席。越吃越新鲜。席间相熟的人渐渐聊起来,快把这每一道菜都定义为特色菜。即使,有些口味不适应,倒也越吃越有意思。还拉开了地方婚宴习俗交流会。
二十来道菜,最后在鞭炮声中结束。
两场婚礼,两场酒席,各有各的感觉,却又不相同。
但,都是诚意出品。
毕竟是一生最有仪式感的转折点。
习俗不同,终点相同。
市有市的风味,山有山的特色。
只望不负深情。